时间: 2025-05-02 05:36: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6:17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作者:纳兰性德 〔清代〕
林下荒苔道韫家,
生怜玉骨委尘沙。
愁向风前无处说,
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
一宵冷雨葬名花。
魂是柳绵吹欲碎,
绕天涯。
在林间荒草和苔藓中,仿佛看到了道韫的家,
不禁让人怜惜她那如玉般的骨骼在尘沙中沉沦。
我愁苦地想对风倾诉,却无处可说,
只有几只归来的乌鸦。
半生漂泊如浮萍,随无情的流水而去,
一夜的冷雨将她的名花埋葬。
我的灵魂如柳絮般在风中欲碎,
四处游荡,飘荡在天涯。
纳兰性德,字容若,号楞伽,清代满族诗人,诗风婉约多情,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尤其是对逝去事物的怀念与悲伤。
本诗创作于清代,是纳兰性德在情感低落时所作,反映了他对生命无常、荣华易逝的深刻感悟,同时也表现了对自己所爱之人的思念。
这首《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以其深邃的情感与精致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诗中通过对荒苔、冷雨等意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凄凉的氛围,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无奈和惋惜。开篇提到“道韫家”,直接引入李清照的意象,暗示了诗人对她的高度推崇与情感共鸣。而“生怜玉骨委尘沙”不仅表现了对她的怜惜,也反映了对自己生命脆弱的意识。
整首诗在情感上呈现出一种深沉的忧伤,尤其在“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一联中,诗人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后续部分的“半世浮萍随逝水”,则将个人的漂泊与无常与自然景象结合,增强了诗的哲理性和普遍性。最后一句“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将个人的情感升华,诗人在思念与漂泊中展现出一种深切的无奈与对生命的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往昔的追忆,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珍惜与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惆怅。
诗中“道韫家”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愁向风前无处说”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诗中提到的“半世浮萍”是用来比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