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1:34: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1:34:34
于中好·雁帖寒云次第飞
作者: 纳兰性德
雁帖寒云次第飞,
向南犹自怨归迟。
谁能瘦马关山道,
又到西风扑鬓时。
人杳杳,思依依,
更无芳树有乌啼。
凭将扫黛窗前月,
持向今宵照别离。
雁阵在寒冷的云层中依次飞去,
向南飞去却仍然怨恨归来的时候太迟。
谁能骑着瘦马走过那遥远的关山,
又到了西风吹拂鬓发的时节。
人已经杳无人踪,思念却如潮水般涌来,
再没有芳香的树木和乌鸦的啼叫。
只好将窗前的月光轻轻扫去,
把它拿来照亮今夜的离别。
纳兰性德(1655-1704),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清代诗人,满族人。他是清初著名的词人,以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著称。纳兰性德的词风兼具婉约与豪放,常常表现出对人生、爱情的思考与感慨。
《于中好》是纳兰性德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他生活的动荡时代。诗人在个人生活中经历了多次离别与思念,情感深厚,因此作品中充满了对离愁别绪的细腻描绘。
这首词通过描绘北飞雁阵与秋风的意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于离别的深切感受。开头的“雁帖寒云次第飞”便营造出一种冷冽、孤寂的氛围,仿佛在叙述着离散的故事。诗人借用雁阵的飞行,象征着人生的旅途与归属的渴望。在“谁能瘦马关山道”中,诗人借用瘦马的意象,传达出一种无奈与艰辛,暗示着人们在追求归属的道路上所遭遇的困难。
接下来的“人杳杳,思依依”一句,进一步加深了孤独感与思念之情。诗人在此时感叹人已不在,唯有思念如影随形,无法割舍。最后两句通过“扫黛窗前月”展现了诗人的无奈与孤寂,月光象征着离别的记忆,尽管将它扫去,心中的思念依旧无法消散。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纳兰性德对人生命运的思考,以及对离别的深切感怀,给读者以深刻的情感共鸣。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大雁的飞行与秋风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离别的深切感受与思念之情,探讨了人生旅途中的孤独与无奈,传达出对归属的渴望。
这首词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离愁
C. 期待
D. 愤怒
“瘦马”在诗中象征什么?
A. 旅行的艰辛
B. 生活的富裕
C. 健康的生活
D. 自由自在
诗中提到的“西风”象征着什么?
A. 春天的到来
B. 秋冬的离别
C. 夏天的炎热
D. 生活的繁忙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