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远山》

时间: 2025-05-02 22:14:37

诗句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

平时未能去,梦断一声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2:14:37

原文展示:

隐隐隔千里,巍巍知几重。
平时未能去,梦断一声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远山的朦胧景象,虽然隔着千里之遥,但那巍峨的山峦依然令人心生敬畏。平时没有机会前往,梦中却被一声钟声惊醒,仿佛与远山的距离更为遥远。

注释:

  • 隐隐:微弱而模糊的样子,形容远处的山影。
  • 巍巍:形容山高而雄伟的样子。
  • 平时:通常、平常的时候。
  • 未能:未曾能够。
  • 梦断:梦中被惊醒或中断。
  • 一声钟:指钟声,常用来象征时间的流逝或醒悟。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梦”与“钟”可能引申至佛教文化中的“梦中无常”概念,暗示人生如梦,时间的流逝和现实的无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吴融,唐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流传,多以咏物抒怀为主,诗风清丽自然,常通过描绘山水景色表现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唐代,社会相对安定,文人墨客频繁游览山水,以诗歌记录所见所感。吴融可能在某次游历中,因未能亲自到达远山而产生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远山》以简洁而深邃的语言描绘了远处山峦的景象,表达了对自然的敬仰和人自身的渺小。起句“隐隐隔千里”,使人仿佛看到远山在日暮时分若隐若现,给人一种神秘而遥远的感觉。接下来的“巍巍知几重”,更是强调了山的雄伟,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整首诗通过“梦断一声钟”引入时间的流逝,让人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自身的局限。诗人在对远山的向往中,流露出一种无奈与惆怅,既有对山的仰慕,也有对现实的感慨,体现出唐代诗人常见的抒情特质。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隐隔千里:远山似乎隐约可见,却又因距离而显得模糊,反映出诗人对遥远事物的渴望。
  • 巍巍知几重:夸张山的高大,暗示其层峦叠嶂,增添了诗的气势。
  • 平时未能去:表达了诗人因种种原因未能亲近远山的无奈。
  • 梦断一声钟:通过梦和钟声的结合,表现出现实的残酷与梦境的美好。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远山与诗人的心境相结合,表现出人内心的渴望。
  • 对仗:如“隐隐隔千里”和“巍巍知几重”形成了明显的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远山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现实的无奈,反映出一种对理想与现实冲突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远山:象征着理想与向往。
  • 钟声:象征时间的流逝与现实的回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巍巍知几重”意指: A. 山的高大
    B. 水的流动
    C. 风的轻柔
    D. 云的飘浮

  2. 诗人通过哪种方式表达了对远山的向往? A. 直接描绘
    B. 借助梦境
    C. 讲述故事
    D. 描述风景

  3. “梦断一声钟”表达的情感是: A. 欢乐
    B. 惆怅
    C. 宁静
    D. 愤怒

答案: 1.A,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望庐山瀑布》
  • 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

诗词对比:

  • 比较吴融的《远山》和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两首诗都表现了对远方的向往,但《远山》更注重内心的感受,而《送元二使安西》则强调离别之情,展示了不同的情感基调。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解析》
  • 《吴融诗集》

相关搜索

相关查询

八声甘州 丙子九日遐庵湖帆子青伯明诸君约登高灵岩山,且写图记胜,为和梦窗韵题识之 八声甘州 其二 八声甘州 由大同陟武州,至云岗寺 八声甘州(和孔瞻怀信国公,因念亦周弟) 八声甘州 寒鸡 八声甘州 游马勒梅桑Malmaison吊拿破伦之后后约瑟芬 八声甘州 绿化上海 八声甘州 为冯佩方题其尊人超翁临小仙铁笛图卷子 八声甘州 八声甘州(怀归)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自然而然 鼠字旁的字 厉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右传之八章 包含歃的词语有哪些 巛字旁的字 工字旁的字 齿结尾的成语 万物无全用 马字旁的字 哲学 滑天下之大稽 巧立名目 谴负 黽字旁的字 家贫如洗 竿子 时移世变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