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44: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44:53
八声甘州
作者: 袁去华 〔宋代〕
正阴阴夏木听黄鹂,百啭语惺忪。乍钩窗意适,临池倒影,竹树青葱。
翠盖红妆窈窕,香引一帘风。向晚追凉处,月挂梧桐。
何处楼头吹笛,渐玉绳低侧,河汉横空。
想调冰雪藕,清夜与谁同。贮离愁难凭梦寄,纵遣书何日有征鸿。
房栊静,伴人孤寂,唯有鸣蛩。
在夏日的阴影下,树木间传来黄鹂的吟唱,声音清脆,令人陶醉。忽然看到窗外的景象舒适宜人,池塘的倒影和竹树显得郁郁葱葱。
翠绿的树冠上,红妆的女子袅袅而立,香风轻拂,穿透帘子。傍晚时分,去追逐一丝凉意,月亮挂在梧桐树上。
哪里楼头传来悠扬的笛声,渐渐地,玉绳低垂,银河横跨天空。
想要调制冰雪般的藕花,清冷的夜里与谁共享?愁苦难以寄托在梦中,纵使写信也不知何时能有鸿雁来报。
房间静谧,伴我孤独,唯有蟋蟀在低鸣。
该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诗中“河汉”一词常用来象征遥远的思念,暗示作者对远方人的思念之情。
袁去华,宋代词人,才华横溢,擅长词曲,作品多描绘自然和人情,情感细腻,风格优雅。
《八声甘州》创作于一个夏日的傍晚,袁去华在静谧的环境中感受到孤独与思念,因此写下了此词,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八声甘州》是一首充满夏日气息的词作,袁去华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幽静、清新的自然环境,透过对黄鹂鸣唱、竹树葱茏的描写,展现了夏天的美好。而随着环境的营造,诗人内心的孤独感与思念也悄然浮现。词中“月挂梧桐”不仅描绘了皎洁的月光,更暗喻了孤独的心绪;“何处楼头吹笛”则进一步引出思念的主题,笛声与孤寂交织,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对于美好事物的描绘与内心愁苦的对比,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增强了诗歌的情感深度。结尾处“唯有鸣蛩”更是将孤寂与自然相融合,表现出一种无奈的孤独感。整首词通过对夏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离别的哀伤,情感真挚而细腻。
诗歌通过描绘夏日的美景与内心的孤独,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系,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离别的惆怅。
《八声甘州》的作者是?
a) 杜甫
b) 袁去华
c) 李白
d) 苏轼
诗中描绘的鸟是?
a) 燕子
b) 黄鹂
c) 鹰
d) 燕鸥
“月挂梧桐”中的“月”代表什么?
a) 时间的流逝
b) 思念与孤独
c) 生活的繁忙
d) 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