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

时间: 2025-07-31 04:11:06

诗句

垂茅缉为庵,有类穹庐形。

之人伏其中,日醉乎群经。

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

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1 04:11:06

原文展示:

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 文同 〔宋代〕

垂茅缉为庵,有类穹庐形。 之人伏其中,日醉乎群经。 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 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

白话文翻译:

用茅草搭建的小屋,形状类似蒙古包。 这位秀才藏身其中,整日沉醉于经典书籍。 世俗之人怎能理解,只说他一直不醒。 借此告诉那两位豪杰,他并非那刘伶。

注释:

  • 垂茅:指用茅草覆盖的屋顶。
  • 缉:编织。
  • 穹庐:古代北方民族居住的圆顶帐篷。
  • 之人:指夏秀才。
  • 群经:指各种经典书籍。
  • 世俗:指一般人的看法和观念。
  • 二豪:指两位豪杰,具体人物不详,可能是泛指。
  • 渠:他。
  • 刘伶:西晋时期的酒仙,以嗜酒著称。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文同(1018-1079),字与可,号笑笑先生,北宋文学家、书画家。他的诗文清新自然,书画亦有很高成就。此诗描绘了一位隐居江边的秀才,他醉心于经典,不问世事,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文同隐居或游历时,对一位隐士的生活状态的观察和感慨。通过描绘夏秀才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位隐居江边的秀才的生活状态。诗中,“垂茅缉为庵”和“有类穹庐形”形象地描绘了秀才简朴的居所,而“日醉乎群经”则表现了他对经典书籍的痴迷。后两句“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和“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则表达了对世俗的不屑和对真正隐士的赞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垂茅缉为庵,有类穹庐形”:用茅草搭建的小屋,形状类似蒙古包,形象地描绘了秀才简朴的居所。
  2. “之人伏其中,日醉乎群经”:这位秀才藏身其中,整日沉醉于经典书籍,表现了他对知识的痴迷。
  3. “世俗安尔知,但谓长不醒”:世俗之人怎能理解,只说他一直不醒,表达了对世俗的不屑。
  4. “寄此语二豪,渠非彼刘伶”:借此告诉那两位豪杰,他并非那刘伶,强调了他与酒仙刘伶的不同,赞美了真正的隐士。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茅草搭建的小屋比喻为穹庐,形象生动。
  • 拟人:“日醉乎群经”中的“醉”字赋予了书籍以人的情感,形象地表现了秀才对知识的痴迷。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夏秀才的生活,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批判,强调了真正的隐士与世俗之人的不同。

意象分析:

  • 垂茅:简朴的居所,象征隐逸生活。
  • 穹庐:北方民族的圆顶帐篷,象征远离世俗的隐居生活。
  • 群经:经典书籍,象征知识和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的“之人”指的是谁? A. 文同 B. 夏秀才 C. 刘伶 答案:B

  2. 诗中的“穹庐”象征什么? A. 豪华的居所 B. 简朴的隐居生活 C. 世俗的生活 答案:B

  3. 诗中的“二豪”指的是谁? A. 两位豪杰 B. 刘伶和另一位酒仙 C. 文同和夏秀才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同样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 王维的《山居秋暝》:描绘了山居生活的宁静与美好。

诗词对比:

  • 文同的《夏秀才江居五题·醉经庵》与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两者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文同的诗更多了一层对世俗的批判。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文同的诗作,可以更全面地了解其诗歌风格。
  • 《陶渊明集》:收录了陶渊明的诗作,可以与文同的诗作进行对比阅读。

相关查询

锦缠道 讯南郡丘曙戒别驾 锦缠道 示小姬辟寒 锦缠道·丰台观芍药留宿城南花坞 锦缠道 幽栖 锦缠道 重阳 锦缠道 次宋子京韵 锦缠道 黄子久富春山居图残卷 盐角儿 次晁补之韵 醉垂鞭 道中寄云姬,时惟玉姬随行 醉垂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鹿字旁的字 改柯易节 蜂起云涌 包含续的成语 辰字旁的字 朝思暮想 紫驼峰 忠告 履仁 肝胆照人 骨字旁的字 革字旁的字 百善 可开头的成语 晴空万里 鸷鸟累百,不如一鹗 鸟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