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29: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29:28
先帝开宣室,频领群儒上石渠。
奏牍三千前日事,寓言十九暮年书。
色空勘破偏盲久,记诵俱忘一载馀。
西晋诸人惟乐令,肯将石教矫玄虚。
前任皇帝开设了宣室,常常召集众多文人到石渠阁。
奏折三千是前几天的事情,寓言十九则是我晚年所写的书信。
经过长久的思考,终于理解了色与空的道理,但记诵的内容却已在一年多之后遗忘。
西晋时期的人只知欢乐与享乐,谁愿意用石教来纠正那虚无的教条呢?
刘克庄(1187-1269),字子翚,号天池,宋代著名的文学家、诗人,其作品多以豪放和清新著称。刘克庄的诗歌大多体现了对社会现象的关心和对个人情感的表达。
这首诗写于刘克庄晚年,反映了他对往昔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当时社会风气的思考。诗中涉及的历史典故和哲学思考,表现了他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与批判。
《新凉理故书有感二首》是刘克庄在晚年所作,诗中流露出对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索。诗的开头提到先帝和文人们的聚会,说明了文化的传承和文人之间的交流。随后,诗人回忆起自己所写的作品,透露出他对过去岁月的怀念与感慨。
在对“色空”哲学的探讨中,诗人表达了对自我认识的追求,说明了经过长时间的思考,终于领悟到了一些道理,但又感到记忆的模糊和遗忘的无奈,这种情感引发了对人生短暂和知识有限的思考。最后,诗人批评了西晋时期的享乐文化,表达了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失望与不满。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经历的反思与对社会现象的批判,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与对文化传承的关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丰富的情感表达。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过去的怀念,对人生哲理的探索,以及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批判。通过个人经历,诗人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重视和对社会风气的失望。
诗中提到的“色空”是指什么?
刘克庄在诗中批评了哪个历史时期的人?
诗人对自己的创作感觉如何?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刘克庄的诗更侧重于个人的哲学思考与社会批判,而杜甫则更多地体现了对国家动荡与个人命运的感慨。两者的写作背景和主题虽有不同,但同样展现了诗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思考与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