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沿江买鱼不得询之则前比我为官船所强取故有》

时间: 2025-04-30 16:49:10

诗句

江行安可食无鱼,问着笭箵总道虚。

底事官船渠不卖,从来污吏喜侵渔。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6:49:10

原文展示:

江行安可食无鱼,问着笭箵总道虚。
底事官船渠不卖,从来污吏喜侵渔。

白话文翻译:

在江边行走,怎能找到可食用的鱼呢?问了渔夫,都是说没有。到底为什么官船不卖鱼呢?原来污吏总是喜欢侵占渔民的捕捞。

注释:

  • 江行:在江边行走。
  • 安可食:怎么能吃到。
  • 笭箵:渔具,指渔夫。
  • :空虚,没有。
  • 底事:为什么。
  • :他们。
  • 不卖:不出售。
  • 污吏:贪污的官吏。
  • 侵渔:侵犯渔民的捕捞权利。

典故解析:

本诗并未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它反映了当时社会中官民矛盾的普遍现象,涉及到权力滥用和社会不公的问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多关注社会现实,常以讽刺手法揭示官场腐败和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宋代,正值官僚体系腐败、社会矛盾加剧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江边捕鱼的描绘,表达对官员贪婪行为的不满和对渔民困境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社会问题与人性思考。诗人在江边观察渔民的困境,表达了自己对鱼资源匮乏的无奈和对官员腐败的愤怒。全诗以“江行安可食无鱼”开篇,直接点出问题,反问的方式引导读者思考背后的原因。在“问着笭箵总道虚”中,渔夫的无奈与失望展现得淋漓尽致,显示出渔民对生计的担忧。

诗的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官员的控诉,揭示了官员对渔民的剥削与压迫。“污吏喜侵渔”直接揭示了问题的本质,官员的贪婪与渔民的苦难形成鲜明对比,激起人们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整首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却通过生动的描绘与真实的情感,引人深思。姚勉以一种平实的语言表达了对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展现了他作为诗人对社会责任感的强烈意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江行安可食无鱼:在江边行走,怎么可能找到鱼来吃呢?表现了渔民生活的困境。
  • 问着笭箵总道虚:询问渔夫,得到的答复总是说没有鱼,体现了渔民的失望。
  • 底事官船渠不卖:为什么官船不卖鱼?引出对官员行为的质疑。
  • 从来污吏喜侵渔:从古至今,贪污的官吏总是喜欢侵犯渔民的捕捞权。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江行”与“问着”,形成对比,增强了诗的节奏感。
  • 反问:通过反问的形式,强调了问题的严重性。

主题思想:全诗揭示了官员的贪污腐败与渔民的困境,反映了社会的不公和权力对普通人生活的影响,表达了对权力滥用的愤怒与控诉。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自然资源,代表了渔民赖以生存的环境。
  • :代表生活的希望与生计,缺乏鱼体现了渔民的困境。
  • 官船:象征权力与腐败,反映了社会不公的根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江行安可食无鱼”意指什么?

    • A. 江里有鱼
    • B. 渔民生活困苦
    • C. 官船在捕鱼
  2. “污吏喜侵渔”中的“侵渔”指的是什么?

    • A. 保护渔民
    • B. 侵犯渔民的捕捞权
    • C. 渔民自愿让渡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同样描绘了社会不公与民生疾苦。
  • 白居易的《卖炭翁》:通过小人物的困境反映社会问题。

诗词对比

  • 姚勉《沿江买鱼不得询之则前比我为官船所强取故有》杜甫《兵车行》:两者都关注社会底层人民的生活困境,但姚勉更侧重于官民矛盾,而杜甫则更关注战乱对民生的影响。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三百首》
  • 《杜甫诗选》
  • 《白居易文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众乐亭二首 禹穴 若耶溪 蓬莱行 寄题翠麓寺呈伯强寺丞 和许仲涂郎中游山 福州 义田记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其四 南山行为梅林司马赋四首 其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朽棘不雕 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齐眉举案 首字旁的字 得便宜卖乖 阴差阳错 邈如旷世 撮盐入水 墨渖 桃夭新妇 履綦 尸字头的字 人字头的字 田字旁的字 齒字旁的字 幸授 包含孽的成语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