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和杨铁庵送子监镇之任韵五首》

时间: 2025-07-28 07:04:39

诗句

君家遗子籝,只在一卷书。

四世续科第,积善庆有余。

乃翁一片心,秋月行太虚。

宜哉有是子,大似回不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07:04:39

原文展示:

君家遗子籝,只在一卷书。
四世续科第,积善庆有余。
乃翁一片心,秋月行太虚。
宜哉有是子,大似回不愚。

白话文翻译:

你家遗留下来的儿子,
仅仅是一本书而已。
四代人都延续科举的名声,
积累的善行庆幸丰富有余。
老人的一片心意,
如同秋月在浩瀚的虚空中行走。
如此优秀的孩子,
大概与古人相比并不愚钝。

注释:

  • (lèng):古代对书籍的称呼,指的是书卷。
  • 科第:指科举考试的名次。
  • 积善:积累善行。
  • 乃翁:指老者,这里指父亲或祖父。
  • 秋月:象征清明、高远的意象。
  • 太虚:广大的天空,象征无垠的空间。

典故解析:

  1. 科举:中国古代的选拔人才的考试制度,历代都有,影响深远。
  2. 秋月:在古诗中常用来比喻明亮、高洁的品德,象征着理想和追求。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姚勉,宋代诗人,其作品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人情世态,常以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

创作背景:这首诗是姚勉为同伴杨铁庵送子监镇之任而作,表达了对后辈的期待和祝福,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读书和科举的重视。

诗歌鉴赏:

这首诗整体上传达了对后辈的殷切期望和深厚祝福。开头两句以“遗子籝”引入,点明了子弟的教育与书卷的关系,暗示知识的重要性。接着提到“四世续科第”,不仅赞美了家族的文化传承,也反映出科举制度在宋代的重要性。诗中“积善庆有余”一语,强调了积累善行的重要性,带有一种对家族道德的自豪感。

在后半部分,诗人用“秋月行太虚”来形象地描绘老者的情怀,既表明老者的高远志向,也暗含着对后代的寄托。最后一句“宜哉有是子,大似回不愚”则是对后辈的直接祝福,强调了优秀子孙的可贵,表达了对未来的美好期许。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文化底蕴,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教育和道德的重视。

诗词解析:

  1. 逐句解析

    • “君家遗子籝”:指的是你家留下的孩子,强调教育的重要性。
    • “只在一卷书”:书籍是知识的象征,强调学习的重要性。
    • “四世续科第”:四代人都能在科举中获利,显示家族的荣耀。
    • “积善庆有余”:善行的积累使得家族兴旺,体现道德观念。
    • “乃翁一片心”:老者的深情厚谊。
    • “秋月行太虚”:比喻理想高远。
    • “宜哉有是子”:赞美优秀的孩子。
    • “大似回不愚”:与古人相比,后辈并不愚笨。
  2.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理想比作秋月,形象生动。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较为工整,形成对称美。
  3. 主题思想:全诗表达了对后辈的殷切期盼,强调知识和善行对于个人和家庭的重要性,体现了传统文化中对教育的重视和对品德的追求。

意象分析:

  • 书籍:象征知识、智慧,是成就的基础。
  • 秋月:象征理想的高远与清澈的心灵。
  • 善行:代表德行与道德的重要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遗子籝”是什么意思?
    A. 书籍 B. 孩子 C. 家族 D. 老人
    答案: A

  2. “四世续科第”中“科第”指的是什么?
    A. 地位 B. 科举名次 C. 书籍 D. 年代
    答案: B

  3. 诗中提到的“秋月”象征什么?
    A. 财富 B. 理想和追求 C. 亲情 D. 友谊
    答案: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诗词对比

  • 姚勉的这首诗与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相似之处,都是表达对后辈的期望与祝福。姚勉更注重于知识和家族的延续,而王维则强调友谊与人生的旅程。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西江月·太极未分混沌 西江月 西江月 梅村作物幻八诗颇极巧妙予谓其近于词为小调足之,茧虎 其五 西江月 咏霞 西江月 西江月·酒饮清光滑辣 西江月·春垂尽矣。沉阴酿寒,鼙鼓声中,年涯如水。谁为知我,徒唤奈何,欹枕微吟,被歌凄异 西江月 咏芙蓉四首 其一 雨中芙蓉 西江月 九日南城郊行 西江月·拨动顶门关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行字旁的字 包含严的成语 笼鞋 教研组 包含庙的成语 韦字旁的字 结茅 宽仁大度 羊字旁的字 提心在口 黽字旁的字 扑心扑肝 宫车晚出 青字旁的字 离本徼末 风吹雨打 震迅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