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1: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41:04
感事后四首
作者: 赖承裕 〔清代〕
蜃云瀰漫首重搔,城郭隳残落羽旄。
却敌总戎都免冑,拍张诸将孰衔刀。
空劳豹略占风角,唯见龙旗逐海涛。
要塞连朝齐失险,却将砥柱仗灵鳌。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感慨历史变迁和战乱无常的情绪。开头提到蜃气云雾弥漫,仿佛是战争的前兆,城池已经残破,战旗飘落。面对敌人,统帅们却不再披甲,问谁能手握兵器。诗人感叹,虽然有狡猾的战术,却只能看到龙旗随海浪飘荡。最后,尽管险要的关隘已经失守,仍然希望能依靠坚实的柱石来支撑大局。
赖承裕,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其作品多反映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思。他的诗风注重情感的真挚与意象的丰富,常常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感受。
这首诗写于战乱频繁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战争场景的描绘,抒发对国家沦陷的痛心与无奈,反映了当时社会动荡不安的状态。
赖承裕在《感事后四首》中,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战乱中的凄凉与无奈,充分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洞察与民族命运的深切关怀。诗中“蜃云瀰漫”一语,运用了自然现象来隐喻战乱的预兆,传达了对未来的迷茫与不安。接下来的“城郭隳残”,则直击历史的惨痛,展现出城池的破败与士气的低落,令人心生怜悯。
“却敌总戎都免冑”一句,揭示了统帅们在战乱中的无能与被动,反映出一种对抗敌人无计可施的无奈。诗人通过“拍张诸将孰衔刀”的质问,突显了指挥的混乱与将士的迷茫,展现出一幅悲壮的战争画面。
而后“空劳豹略占风角”,则通过对比表现出虽然有狡诈的谋略,但在实际战斗中却无法改变困境,这种无力感让人倍感压抑。最后的“要塞连朝齐失险”,更是将痛苦推向高潮,表达了对国家安全的深切忧虑,寄托了对未来的渴望。
整首诗在意象的构建上,既有自然景象的描绘,又有历史背景的深思,情感深邃而复杂,使人感受到一种浓厚的时代感和历史的沉重。
整首诗围绕战乱的无奈、国家的沉沦以及对未来的渴望展开,充满了对历史变迁的深思与对民族命运的忧虑。
诗中“蜃云”象征什么?
“却敌总戎都免冑”意思是?
诗中提到的“龙旗”象征什么?
与杜甫的《春望》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但赖承裕的诗更侧重于战乱的惨痛与无奈,而杜甫则更多地表现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与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