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32:3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32:34
穷檐涂炭坐吞声,愁绝台澎半壁倾。
裹革未闻谁报国,投鞭翻诩又翻营。
六州铸铁难成错,五利和戎望罢兵。
寄语伤心诸父老,中原早自坏长城。
在破旧的屋檐下,我默默忍受着痛苦与压抑,心中的愁苦如同波澜滔天的台澎,令我感到无比绝望。
裹着铠甲的我却不知有谁来为国家报效,投鞭自叹,翻来覆去只是在营中徘徊。
六州虽有铸铁之力,却难以成就伟业,五利之国也只能盼望停止战争。
我想对那些心伤的父老们说,中原大地早已在战乱中毁坏了长城。
赖承裕,清代诗人,生于动荡的历史时期,目睹了国家的衰落与战乱。他的作品多反映个人的经历和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语言朴实而深沉,情感真挚。
此诗创作于国家动荡不安的时期,诗人面对家国破碎的现实,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担忧,对先辈的哀悼,以及对社会动荡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深刻地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和历史的忧虑。开篇以“穷檐涂炭”描绘了生活的困苦,紧接着用“愁绝台澎”将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展现得淋漓尽致。诗中“裹革未闻谁报国”更是体现了对无奈的深切反思,战士的职责与国家的未来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感到深深的无力感。“六州铸铁难成错”与“和戎望罢兵”则突显了国家的分裂与战争的无奈,表达了希望和平的强烈愿望。最后的“寄语伤心诸父老”更是直接向民众发出呼声,呼唤对于国家未来的共同思考。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简洁而有力,展现了赖承裕深厚的爱国情怀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国家动荡与民众苦难的深切关注,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与对历史的深沉反思。
“穷檐涂炭”中“涂炭”比喻什么?
A. 幸福
B. 苦难
C. 和平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六州”象征:
A. 国家团结
B. 国家分裂
C. 个人生活
答案:B
诗的主题是什么?
A. 爱情
B. 家国情怀
C. 个人奋斗
答案: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