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大水叹五首 其一》

时间: 2025-05-09 02:53:38

诗句

戊子春徂夏,时若雨旸风。

种苗行方遍,铺田渐芃芃。

农夫顾之喜,谓今岁其丰。

如何欻遘患,霪雨无终穷。

西吴百万亩,化作鼋鼍宫。

灾殃其数然,讵敢怨苍穹。

所嗟民无食,何以及岁终。

作诗维告哀,声比寒号虫。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3:38

原文展示:

戊子春徂夏,时若雨旸风。
种苗行方遍,铺田渐芃芃。
农夫顾之喜,谓今岁其丰。
如何欻遘患,霪雨无终穷。
西吴百万亩,化作鼋鼍宫。
灾殃其数然,讵敢怨苍穹。
所嗟民无食,何以及岁终。
作诗维告哀,声比寒号虫。

白话文翻译:

在戊子年春天转夏天的时候,天气如同雨和风交替。
田间的种苗正茁壮生长,田地也渐渐丰盈。
农夫们看到这一切感到高兴,认为今年一定会丰收。
然而,谁知突然遭遇了灾难,连绵的雨水似乎没有尽头。
西吴地区的百万亩良田,化为水中的鼋鼍(大蛤蟆)。
灾难何其多,难道敢去怨恨老天?
可怜的是百姓没有食物,如何能等到岁末?
我作诗来表达哀痛,声音如同寒虫的鸣叫。

注释:

  • 戊子:指的是中国农历中的一个年份,戊子年。
  • 霪雨:指连续的、阴沉的雨。
  • 鼋鼍宫:形容洪水泛滥到如同大蛤蟆的居所,暗示着水灾的严重。
  • 寒号虫:指一种在寒冷时发出哀鸣的虫子,用来形容悲哀的声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沈树本(约1650-约1730),字子德,号冯山,江苏扬州人,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民生的关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之一。

创作背景:

《大水叹五首》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农民经历的水灾困境。此时社会动荡,天灾频繁,沈树本借诗歌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灾害无奈的控诉。

诗歌鉴赏:

沈树本在《大水叹五首》中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悲哀。诗歌开头描绘了春夏之交,雨水充沛,万物生机勃勃,农夫们欣喜若狂,满怀希望。可惜,美好的愿景却因突如其来的霪雨而化为泡影,广袤的良田在水灾面前变得一无所有。

诗中“西吴百万亩,化作鼋鼍宫”这一句,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水灾的惨烈,令人心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力量,也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后几句,诗人发出对百姓无食、生活困苦的深切哀叹,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悲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调沉痛,既有对自然灾害的控诉,也有对普通百姓生活困境的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戊子春徂夏:描述时间背景,戊子年春季过渡到夏季。
  2. 时若雨旸风:天气变化,雨水和阳光交替。
  3. 种苗行方遍,铺田渐芃芃:田间种苗生长茂盛,田地逐渐丰盈。
  4. 农夫顾之喜,谓今岁其丰:农夫看见丰收的景象,满心欢喜。
  5. 如何欻遘患,霪雨无终穷:突如其来的水患,长久的连绵细雨没有尽头。
  6. 西吴百万亩,化作鼋鼍宫:西吴地区的良田化为水中蛤蟆的居所,形容水灾的严重。
  7. 灾殃其数然,讵敢怨苍穹:灾难如此频繁,岂敢责怪上天。
  8. 所嗟民无食,何以及岁终:可怜百姓没有食物,如何能等到年终。
  9. 作诗维告哀,声比寒号虫:作诗来表达哀痛,声音如寒虫的鸣叫。

修辞手法:

  • 比喻:用“鼋鼍宫”比喻水灾造成的田地变形,生动形象。
  • 对仗:如“戊子春徂夏,时若雨旸风”,整齐的结构提升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情感,如“霪雨无终穷”,表现出对自然的无奈。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农民的遭遇为主线,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控诉和对社会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折射出人性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意象分析:

  • 雨水:象征着自然的恩赐与灾难的双重性。
  • 田地:代表着农民的生计与希望。
  • 鼋鼍:象征着洪水的肆虐与无情。
  • 寒号虫:象征着悲哀与无助的声音,传达出诗人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戊子”指的是哪个年份?

    • A. 甲子年
    • B. 戊子年
    • C. 壬子年
  2. 诗中“西吴百万亩”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

    • A. 丰收的田野
    • B. 被洪水淹没的良田
    • C. 旱灾的土地
  3.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现象的无奈?

    • A. 自然灾害
    • B. 战争
    • C. 疫病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 杜甫
  • 《天净沙·秋思》 - 马致远

诗词对比:

  1. 杜甫的《春望》:同样描绘了战乱和自然灾害对百姓生活的影响,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2.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通过自然景象表达内心的孤独与感伤,虽然主题不同,但同样具有深刻的人文关怀。

参考资料:

  • 《清代诗人沈树本研究》 - 学术论文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专著
  • 《古诗词赏析》 - 参考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鹧鸪天 其四十一 鹧鸪天 与袁道冲游石老人村,口占 鹧鸪天 中秋夜机上对月 鹧鸪天 夜读儒林外史感事戏作 鹧鸪天 跕和壁间女子韵 鹧鸪天 其四十九 鹧鸪天 七夕 鹧鸪天 偶欲为词,率成十五字,索解人不得也 鹧鸪天 寄昙影扬州 鹧鸪天 秋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鼎玉龟符 栭栗 中立不倚 鸣弦 熟路轻辙 鼋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鼠字旁的字 西方净土 三撇旁的字 绞丝旁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三五蟾光 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酉字旁的字 水字旁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学不躐等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