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2:53: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3:38
戊子春徂夏,时若雨旸风。
种苗行方遍,铺田渐芃芃。
农夫顾之喜,谓今岁其丰。
如何欻遘患,霪雨无终穷。
西吴百万亩,化作鼋鼍宫。
灾殃其数然,讵敢怨苍穹。
所嗟民无食,何以及岁终。
作诗维告哀,声比寒号虫。
在戊子年春天转夏天的时候,天气如同雨和风交替。
田间的种苗正茁壮生长,田地也渐渐丰盈。
农夫们看到这一切感到高兴,认为今年一定会丰收。
然而,谁知突然遭遇了灾难,连绵的雨水似乎没有尽头。
西吴地区的百万亩良田,化为水中的鼋鼍(大蛤蟆)。
灾难何其多,难道敢去怨恨老天?
可怜的是百姓没有食物,如何能等到岁末?
我作诗来表达哀痛,声音如同寒虫的鸣叫。
沈树本(约1650-约1730),字子德,号冯山,江苏扬州人,清代诗人。其作品多表现对社会民生的关怀,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当时重要的诗人之一。
《大水叹五首》创作于清代,反映了当时农民经历的水灾困境。此时社会动荡,天灾频繁,沈树本借诗歌表达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自然灾害无奈的控诉。
沈树本在《大水叹五首》中的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写与深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农民在自然灾害面前的无助与悲哀。诗歌开头描绘了春夏之交,雨水充沛,万物生机勃勃,农夫们欣喜若狂,满怀希望。可惜,美好的愿景却因突如其来的霪雨而化为泡影,广袤的良田在水灾面前变得一无所有。
诗中“西吴百万亩,化作鼋鼍宫”这一句,用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水灾的惨烈,令人心痛。这里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力量,也反映了人类在自然面前的渺小与无奈。最后几句,诗人发出对百姓无食、生活困苦的深切哀叹,表达了对社会现状的无奈与悲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调沉痛,既有对自然灾害的控诉,也有对普通百姓生活困境的同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人文关怀。
整首诗以农民的遭遇为主线,表达了对自然灾害的控诉和对社会民生困境的深切关怀,折射出人性在灾难面前的脆弱与无助。
诗中提到的“戊子”指的是哪个年份?
诗中“西吴百万亩”描述的是怎样的情景?
诗人表达了对哪种现象的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