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00:48: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00:48:29
读三学士人论事三书 其一
作者: 戴复古 〔宋代〕
邦计伤虚耗,边民苦乱离。
诸公事缄默,三学论安危。
灾异天垂戒,脩为国可医。
传闻上元夜,绝似太平时。
这首诗表达了国家的计策因虚耗而受损,边疆的百姓因战乱而饱受离苦。许多官员对此却选择沉默,关于三位学者的讨论则涉及国家的安危。天灾与异象频现,提醒我们要好好治国,这样才能医治国家的病痛。最近传闻在元宵节的夜晚,竟然如同太平盛世一般的祥和。
作者介绍:
戴复古,字子复,号复古,南宋时期的诗人,因其对时事的关注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而著称。他的诗歌风格常结合政治、社会现象,抒发个人情怀和对国家的关切。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南宋时期,那时国家面临外敌入侵、内忧外患,民众生活困苦。戴复古作为一名士人,深感国事之艰,故作此诗以抒心中忧虑,并希望唤醒官员对国家治理的重视。
这首诗通过对国家现状的深刻反思,表达了诗人对民众苦难的同情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开篇提到“邦计伤虚耗”,直接指出国家政策的失误和资源的浪费,反映出当时统治者在治理上的无能与盲目。而“边民苦乱离”则更是将目光聚焦在民众的苦难与离散,展现了战乱带来的悲惨景象。
接下来,诗人提到“诸公事缄默”,暗指当权者对国家危机的无动于衷,令人感到无奈与失望。此时,三位学者的讨论成为了诗中的一丝希望,似乎在暗示着通过学术的力量可以找到解决之道。
“灾异天垂戒”一联则警示人们,天灾频繁是对人间治理不善的警告,必须认真对待国家的治理问题。最后一句“传闻上元夜,绝似太平时”则以元宵节的祥和场景作对比,反映出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与渴望,期盼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景。
整首诗言辞简练而富有深意,情感真挚,既有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也有对未来的美好寄托,是对国家与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主旨在于表达对国家治理的忧虑和对民众苦难的同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未来美好社会的渴望。诗人希望借由学者的聪明才智,能够修补国家的创伤,恢复和平与安宁。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深刻地反映了诗人对国家与民众的关切,揭示了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及其对人民生活的直接影响。
诗词测试:
“邦计伤虚耗”中的“邦计”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三学”是指:
“灾异天垂戒”意思是: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此诗的分析与学习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诗歌本身,也能够引发对当时社会、政治状况的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