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2:54: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2:54:30
荼蘼香里又残春,雨歇林园树色新。
节物已过修禊事,风光犹似永和人。
放衙蜡屐登临晚,载酒题诗赏识真。
知是细侯怜竹马,咏归灯火避行尘。
在荼蘼花香的空气中,春天已然接近尾声,雨过之后,树林和园子里的树木显得格外清新。虽然节令早已过了修禊的时节,但眼前的风光依旧像永和的人们那样迷人。傍晚时分,我穿着蜡屐登高远眺,带着酒歌吟诗,享受这真正的美好。知道细侯是出于对竹马的怜惜,才在灯下吟咏,避开了喧嚣的尘世。
“修禊”源于古代的春季祭祀活动,旨在祈求平安健康。这种活动通常在春天结束时举行,正如这里提到的节物已过。永和则是指一种古代的生活方式与风光,代表了诗人对美好景致的向往与珍惜。
施谦吉,清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作品反映出清代文人对自然与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深刻感悟。
本诗创作于春末夏初之际,诗人借助自然景色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末的自然景色,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生活中美好时刻的珍惜。诗中“荼蘼香里又残春”一句,生动地描绘了春天的最后一抹芬芳,而“雨歇林园树色新”则展现了雨后焕新的自然景象,给人以清新之感。诗中“节物已过修禊事”体现了时间的流逝,修禊活动的结束让人感到惋惜,而“风光犹似永和人”则在怀旧中透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诗在形式上运用了对仗韵律,音调和谐,情感真挚。诗人通过放松的氛围,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现了清代文人清雅闲适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展现了对春天的怀念,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美好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细腻情感与哲理思考。
诗中“荼蘼香里又残春”表达了什么情感?
“节物已过修禊事”中的“修禊”指的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细侯”指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