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0:0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0:00:00
作者: 秦鸿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抟沙成碇,撚风成缆。
结虚空花影成罱。
细履流年,数屐底波痕千点。
隔蓬山望中犹闪。
孤檠谁秉,深潭谁烛,
映眉端鱼龙光惨。
月洒江心,不曾悔连宵清减。
任无端云舒云敛。
将沙子聚集成锚,捻起风来作缆绳。
在虚空中结出花影,犹如水面荡起的涟漪。
细小的鞋履在流年中行走,底下波痕如千点星光。
隔着蓬山远望,依稀看到星光闪烁。
孤独的灯笼谁来点燃,深潭中又是谁照明?
映照在眉梢的光影如同鱼龙一般黯淡。
月光洒在江心,我从未后悔连夜的清减。
任凭云彩随意舒展与收敛。
作者介绍: 秦鸿,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著称,作品多探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当代,反映了作者对人生流转、孤独感和自然景象的思考,处于社会变迁的背景下,诗中的意象充满了对时间的感慨与对生命的反思。
这首《解佩令 寄庶之》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与自然的深刻感悟。开头以“抟沙成碇,撚风成缆”的句子,构建了一个充满幻梦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掌控与依赖。接下来的“细履流年,数屐底波痕千点”,则用鞋底的波痕暗示时间的流逝,令人感受到岁月无情。
在诗的中段,诗人通过“孤檠谁秉,深潭谁烛”,表达了对孤独的思考,既有对生命意义的探寻,也有对人际关系的质疑。与“月洒江心,不曾悔连宵清减”相呼应,表达了一种宁静的接受与无怨无悔的态度。整首诗在意象的交织中,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生命本质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孤独、时间流逝与自然的关系,表达了对生命意义的思索与对自然的敬畏。诗人的情感基调在于接受与反思,展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抟沙成碇”意指什么?
“孤檠谁秉”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提到的“月洒江心”象征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秦鸿的诗更加注重对孤独感的表现和对自然的细腻描绘,而李白则更多地探讨了思乡与人情的交融。两者在主题上有相似之处,但情感基调和表达方式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