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案上梅花二首 其二》

时间: 2025-04-26 03:40:49

诗句

地炉火煖日烘窗,一夜花须半吐黄。

鼻观圆通熏百和,博山三夕罢烧香。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49

原文展示:

案上梅花二首 其二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地炉火煖日烘窗,一夜花须半吐黄。
鼻观圆通熏百和,博山三夕罢烧香。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冬日,地炉的火焰温暖,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梅花在一夜之间开始绽放,花瓣初露黄色。作者用鼻子嗅到梅花的香气,感受到那种清新而和谐的气息,想象着在博山的三夜中,点燃香火,享受这份宁静。


注释:

  • 地炉:一种传统的炉灶,通常用来取暖。
  • :温暖。
  • :需要,此处指“刚刚”。
  • 鼻观:用鼻子观察、感受香气。
  • 圆通:形容梅花的香味清新、醇厚。
  • 博山:一种香炉,常用于焚香。

典故解析:

“博山”是一种传统的香炉,通常用于道教和佛教的宗教仪式中,象征着清净和和谐。诗中提到的“三夕”,可能暗指作者在静谧的夜晚中,享受香气与梅花所带来的宁静。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擅长山水诗、咏物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案上梅花二首》是在一个冬季的晚上,借梅花的绽放表达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雅,正值梅花盛开之际,作者以此为题,寄托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诗歌鉴赏:

《案上梅花二首 其二》以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绽放及其带来的宁静气息。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温暖的火炉与阳光的洒落,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氛围,这种氛围与梅花的清香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自然界的和谐。接下来的两句则强调了梅花散发的香气和焚香的意境,通过“鼻观圆通熏百和”表达了对梅花香气的陶醉,仿佛在与梅花进行一种无声的交流。

诗中“博山三夕罢烧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香气的沉醉,也暗示了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进行的内心思考与自我反省。整体而言,诗歌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作者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炉火煖日烘窗:描绘了温暖的火炉和阳光,营造出温馨的室内环境。
  2. 一夜花须半吐黄:梅花在一夜之间开始绽放,花瓣透出黄意,表现出春天的气息。
  3. 鼻观圆通熏百和:通过嗅觉感受到梅花的香气,象征着和谐与清新。
  4. 博山三夕罢烧香:提及焚香的意境,表达了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梅花的香气与和谐相联系,形象生动。
  • 对仗:如“日烘窗”与“半吐黄”,形成优美的对称。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哲学。梅花不仅是自然的美丽象征,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寄托。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雅,代表着作者对生活的追求。
  • 火炉:象征温暖,代表人们对家庭和生活的渴望。
  • 香气:象征和谐与宁静,体现了作者的内心世界。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博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香炉
    C. 一种乐器

  2. 诗中“地炉火煖”的意图是什么? A. 描述天气冷
    B. 展现温馨的居家环境
    C. 体现孤独感

  3.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享受生活
    B. 忧伤回忆
    C. 对梅花的赞美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王维《鸟鸣涧》
  • 陶渊明《饮酒》

诗词对比:

  • 李白《月下独酌》: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展现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 王维《山居秋暝》:通过自然景色表现内心的宁静与和谐,主题与范成大的作品有相似之处。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范成大研究》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 贺新郎·拄杖重来约 偶作 粉蝶儿·和赵晋臣敷文赋落花 鹊桥仙·送粉卿行 宿驿 书寿宁寺壁 鹧鸪天·送廓之秋试 踏歌 归朝欢·万里康成西走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密约偷期 旌贤 包含呜的词语有哪些 含悲茹痛 長字旁的字 凤歌鸾舞 正大不阿 礼下于人,将有所求 酣悦 弋字旁的字 小选 舌字旁的字 包含虐的成语 遗形忘性 东指西画 四点底的字 焰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