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3:40:4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3:40:49
案上梅花二首 其二
作者: 范成大 〔宋代〕
地炉火煖日烘窗,一夜花须半吐黄。
鼻观圆通熏百和,博山三夕罢烧香。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温暖的冬日,地炉的火焰温暖,阳光透过窗户洒进屋内,梅花在一夜之间开始绽放,花瓣初露黄色。作者用鼻子嗅到梅花的香气,感受到那种清新而和谐的气息,想象着在博山的三夜中,点燃香火,享受这份宁静。
“博山”是一种传统的香炉,通常用于道教和佛教的宗教仪式中,象征着清净和和谐。诗中提到的“三夕”,可能暗指作者在静谧的夜晚中,享受香气与梅花所带来的宁静。
范成大(1126年-1193年),字君璧,号石湖,南宋著名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擅长山水诗、咏物诗,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及人文情怀。
《案上梅花二首》是在一个冬季的晚上,借梅花的绽放表达内心的宁静与美好。梅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坚韧与高雅,正值梅花盛开之际,作者以此为题,寄托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案上梅花二首 其二》以生动细腻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绽放及其带来的宁静气息。诗的开头两句通过描绘温暖的火炉与阳光的洒落,营造出一种温暖而舒适的氛围,这种氛围与梅花的清香形成鲜明的对比,显示了自然界的和谐。接下来的两句则强调了梅花散发的香气和焚香的意境,通过“鼻观圆通熏百和”表达了对梅花香气的陶醉,仿佛在与梅花进行一种无声的交流。
诗中“博山三夕罢烧香”不仅展示了作者对香气的沉醉,也暗示了他在这宁静的环境中进行的内心思考与自我反省。整体而言,诗歌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生活的热爱,体现了作者淡泊明志、追求内心宁静的生活态度。
整首诗表现了对梅花的赞美与对自然的热爱,传达出一种宁静、和谐的生活哲学。梅花不仅是自然的美丽象征,更是作者内心情感的寄托。
诗中提到的“博山”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香炉
C. 一种乐器
诗中“地炉火煖”的意图是什么?
A. 描述天气冷
B. 展现温馨的居家环境
C. 体现孤独感
诗歌的主题是什么?
A. 享受生活
B. 忧伤回忆
C. 对梅花的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