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

时间: 2025-04-23 10:28:09

诗句

夜入磻溪如入峡,照山炬火落惊猿。

山头孤月耿犹在,石上寒波晓更喧。

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

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0:28:09

原文展示

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

夜入磻溪如入峡,
照山炬火落惊猿。
山头孤月耿犹在,
石上寒波晓更喧。
至人旧隐白云合,
神物已化遗踪蜿。
安得梦随霹雳驾,
马上倾倒天瓢翻。

白话文翻译

在夜晚进入磻溪时,就像进入了峡谷,
照山的火炬照耀下,惊动了山中的猿猴。
山顶的孤月依然高悬,
石上的寒波在晨光中更加喧闹。
隐士的身影早已与白云融为一体,
神灵的踪迹已化为蜿蜒的河流。
我如何能让梦随雷霆的驾驭,
从马上倾倒,像天上的瓢一样翻转。

注释

字词注释

  1. 磻溪: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2. :峡谷,狭窄的山谷。
  3. 炬火:火把,火光。
  4. 耿犹在:形容月亮依旧高悬,光亮明亮。
  5. 寒波:寒冷的波浪。
  6. :清晨。
  7. 至人:指隐士或高人。
  8. 旧隐:曾经隐居的隐士。
  9. 神物:神灵或神秘的事物。
  10. :蜿蜒,曲折的样子。

典故解析

  • 至人旧隐:源于道教文化,指那些追求道德理想、隐居山林的人。
  • 霹雳:象征着力量和迅猛的变化,常用来形容不可思议的事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苏轼的诗词以其豪放的个性和深厚的哲理见长,作品多展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苏轼的旅行途中,表达了他在夜晚行旅中的感受,同时反映了他对自然的深刻观察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夜晚行旅中的心境,借助磻溪的自然景色,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细腻感受和哲理思考。诗的开头通过“夜入磻溪如入峡”,生动地展现了磻溪的幽深和神秘,随即“照山炬火落惊猿”,火光照耀下的猿猴,似乎在提醒人们自然的灵动和生命力。接下来的“山头孤月耿犹在”,不仅描绘了山顶明亮的孤月,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思考。

随着诗句的推进,诗人转向更深层的哲理,“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隐士与白云的结合,表明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神秘的神灵已化为自然的流动,暗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变化。最后两句通过“安得梦随霹雳驾,马上倾倒天瓢翻”,表达了对自由和理想的渴望,梦境的追寻如同雷霆的驾驭,带有一种对世俗的超脱。

整首诗运用简练的语言,通过生动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崇敬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情感丰富而深邃,给人以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夜入磻溪如入峡:夜晚进入磻溪,如同进入幽深的峡谷,营造出一种神秘的氛围。
  2. 照山炬火落惊猿:火光照亮山间,惊动了猿猴,表现出夜的寂静与生命的活力。
  3. 山头孤月耿犹在:山顶的明月依然高挂,象征着孤独与静谧。
  4. 石上寒波晓更喧:清晨的寒冷波浪在石头上涌动,暗示着自然界的喧闹与生命的律动。
  5. 至人旧隐白云合:高人隐士与白云融为一体,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6. 神物已化遗踪蜿:神秘的存在已化为蜿蜒的河流,象征着变化与永恒。
  7. 安得梦随霹雳驾:渴望梦想能随雷霆般迅速实现。
  8. 马上倾倒天瓢翻:形象地表达了对理想和自由的追求,愿意翻转一切。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夜入磻溪如入峡”形象地比喻了夜晚的幽静。
  • 拟人:如“寒波晓更喧”赋予波浪生命的喧闹感。
  • 对仗:如“至人旧隐白云合,神物已化遗踪蜿”展现了对仗的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敬畏与热爱,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理想自由的追求,情感深邃而广阔。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着神秘与未知。
  2. :象征着孤独与理想。
  3. :象征着自然的生动与灵性。
  4. 寒波:象征着清晨的清冷与生命的涌动。
  5. 白云:象征着隐逸与超脱的理想。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夜入磻溪如入峡”的意思是: A. 夜晚的磻溪非常狭窄
    B. 夜晚进入磻溪如同进入峡谷
    C. 夜晚的磻溪非常深
    D. 夜晚的磻溪很迷人

  2. “山头孤月耿犹在”中的“孤月”指的是: A. 孤独的月亮
    B. 山顶的月亮
    C. 失落的月亮
    D. 明亮的月亮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早发白帝城》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早发白帝城》 - 李白

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同样描绘了自然景色和旅行的心境,与苏轼的《二十六日五更起行至磻溪未明》在意境上有相似之处,但李白的作品更强调清晨的美与迅速的变化。

参考资料

  • 《苏轼诗集》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选》

相关查询

玉照堂观梅二十首 燕坐 其二 还至吴淞茂洪用余临平诗韵放鱼因思旧行大江尝纵巨鱼再和为荅 读萧何传有感 谁谓 题圆觉寺跳珠轩 出城二首 移石种竹橘 以桂隐樱桃从益之博红酒诗 题昌化县双溪馆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阳煦山立 金字旁的字 谈笑风生 饫宁 糸字旁的字 屮字旁的字 狐朋狗党 食字旁的字 倒八字的字 从心之年 洪绪 造谣中伤 嚼口 得失荣枯 拙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空话连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