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吴江岸?或谓为苏舜钦作?》

时间: 2025-05-04 03:22:03

诗句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

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2:03

原文展示:

吴江岸,或谓为苏舜钦作

晓色兼秋色,蝉声杂鸟声。
壮怀销铄尽,回首尚心惊。

白话文翻译:

清晨的光线与秋天的色彩交融在一起,蝉鸣和鸟叫声交杂在耳边。曾经的壮志豪情已然消逝,回首往昔,内心仍感到惊慌。

注释:

  • 晓色:清晨的光明,指早晨的阳光。
  • 秋色:秋天的色彩,通常指秋天特有的景色,给人一种萧瑟的感觉。
  • 蝉声:蝉的叫声,夏秋交替时常听见的声音。
  • 杂鸟声:各种鸟的鸣叫声,和蝉声混在一起。
  • 壮怀:壮志豪情,指年轻时的抱负和理想。
  • 销铄:消失、减弱。
  • 回首:回头看,回忆过去。
  • 心惊:内心感到恐慌、震惊。

典故解析:

诗中没有直接引用典故,但提到的“壮怀”暗示了古人对豪情壮志的追求,反映了历史上许多文人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其诗词作品风格清新自然,情感真挚,常常蕴含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苏轼晚年,正值他经历了许多政治风波与个人磨难的时期,内心感慨万千,故而作此诗以抒发情怀。

诗歌鉴赏:

苏轼的《吴江岸》通过清晨与秋天的交融,展现了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感慨。诗开篇描绘了自然的声音,蝉鸣与鸟叫交织,唤起读者对早晨宁静氛围的想象。接着,作者以“壮怀销铄尽”表达了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如今已消散,似乎暗示着人生理想的破灭与对岁月无情的感叹。

回首往昔,诗人感到“心惊”,不仅是对自己过去追求的反思,还有对人生无常的思考。通过这首诗,苏轼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色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深邃、寂寥的意境,既有对青春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使得全诗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晓色兼秋色:晨光与秋色交织,描绘出清晨的美丽景色。
    2. 蝉声杂鸟声:自然界的声音交融,营造出一种生动的氛围。
    3. 壮怀销铄尽:曾经的豪情壮志在岁月中消磨殆尽,体现了对理想的无奈。
    4. 回首尚心惊:回头看往昔,心中仍感到震惊与不安。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晓色兼秋色”与“蝉声杂鸟声”形成了对仗,使得诗句更加和谐。
    • 比喻:将内心的感受与自然景色结合,形成了丰富的意象。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过去理想的追忆与对现实的感慨,揭示了时光流逝带来的无奈与惆怅。

意象分析:

  • 晓色:象征着新的开始,也暗示着希望。
  • 秋色:代表着成熟与凋零,暗示着人生的另一阶段。
  • 蝉声: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变化。
  • 壮怀:象征着理想与追求,反映了人生的追寻与失落。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晓色”与“秋色”代表什么?

    • A. 新的开始与成熟
    • B. 夏天的热情
    • C. 冬天的寒冷
  2. “壮怀销铄尽”中的“销铄”是什么意思?

    • A. 增加
    • B. 消失
    • C. 维持
  3. 诗人回首往昔时的心情是怎样的?

    • A. 开心
    • B. 惊恐
    • C. 无所谓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的《将进酒》
  • 杜甫的《春望》

诗词对比

  • 苏轼的《吴江岸》与李白的《将进酒》,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的思考,但苏轼更偏重于对往事的感慨,而李白则强调了及时行乐的态度。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苏轼诗文集》
  • 《中国文学史》

相关查询

小重山 无题 小重山 其五 小重山 述梦 小重山·一个麻囊一个瓢 小重山 喻牛子 小重山 小重山(别情) 小重山 八十初度作 小重山 小重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妇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邑字旁的字 暖衣饱食 颂古非今 糸字旁的字 赢不足 谈心 堪忧 大隐朝市 屮字旁的字 五一劳动节 又弱一个 凛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士字旁的字 趋吉避凶 趣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長字旁的字 朝西暮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