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周祀方泽歌四首 其三 登歌》

时间: 2025-05-07 06:19:06

诗句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

坛有四陛,琮分八方。

牲牷荡涤,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

威仪简简,钟鼓喤喤。

声和孤竹,韵入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

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9:06

原文展示

质明孝敬,求阴顺阳。
坛有四陛,琮分八方。
牲牷荡涤,萧合馨香。
和銮戾止,振鹭来翔。
威仪简简,钟鼓喤喤。
声和孤竹,韵入空桑。
封中云气,坎上神光。
下元之主,功深盖藏。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神明的恭敬与敬畏,强调了祭祀的庄重与虔诚。诗中提到祭坛的四个部分,象征着四方的神灵;以琮为界,代表着和谐。祭品被清洗,香气四溢,仪式宁静而庄重,钟鼓声声,似乎与竹声交融,乐曲飘荡在空中。最后,提到下元之主的神光显现,暗示神灵的伟大与隐秘的力量。

注释

  • 质明:质朴而明亮,形容人品高尚。
  • 孝敬:对神明的孝顺与敬重。
  • 坛有四陛:祭坛分为四个部分,象征四方的神明。
  • :古代一种礼器,象征和谐。
  • 牲牷:祭品。
  • 荡涤:清洗,象征净化。
  • 萧合馨香:香气四溢,形容祭品的香味。
  • 和銮:和谐的乐器声。
  • 振鹭来翔:鹭鸟飞翔,象征着祥和的气氛。
  • 威仪简简:形容祭祀的仪态端庄。
  • 钟鼓喤喤:钟与鼓的声音响亮,庄重。
  • 声和孤竹:乐声与孤竹的音色和谐。
  • 韵入空桑:音乐韵律融入空中,象征悠远。
  • 封中云气:云气弥漫,象征神秘。
  • 坎上神光:神光照耀,象征神灵的显现。
  • 下元之主:下元的主神,象征神明的伟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581年),字子山,号宗悫,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咏物见长,风格清新而典雅。庾信历任多地官职,对当时的文学和文化产生过重要影响。

创作背景

《周祀方泽歌四首》是庾信在祭祀周天子时创作的,诗歌旨在表达对天地神明的崇敬与祭祀的庄重,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宗教信仰的重视和对传统礼仪的推崇。

诗歌鉴赏

《周祀方泽歌四首 其三 登歌》充分展示了庾信对祭祀文化的深入理解和对神明的虔诚态度。整首诗以祭坛为中心,通过对祭祀仪式的细腻描绘,展现了对阴阳和谐的追求。诗中的“质明孝敬”不仅体现了对神明的尊重,也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谐的向往。四陛坛、八方琮,象征着宇宙的完整与亘古的秩序,强调了祭祀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

诗中使用了丰富的意象,诸如“钟鼓喤喤”、“声和孤竹”,这些声音的描绘使得祭祀场景生动而富有动感,营造出一种庄重而和谐的氛围。最后的“下元之主,功深盖藏”,则进一步强调了神灵的伟大,暗示人类对神的敬畏与依赖。

整体来看,诗歌不仅是一首祭祀的颂歌,更是对生命、自然与宇宙关系的深刻思考。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时空的文化传承与精神共鸣,展示了古代人对宗教信仰的深厚情感与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质明孝敬:质朴而明亮,象征人的品德,强调对神明的孝顺。
  2. 求阴顺阳:追求阴阳的和谐,强调天地的平衡。
  3. 坛有四陛:祭坛的四个方向,象征四方神灵的到来。
  4. 琮分八方:琮的分布象征着宇宙的和谐。
  5. 牲牷荡涤:祭品经过清洗,象征净化的仪式。
  6. 萧合馨香:香气四溢,营造出祭祀的氛围。
  7. 和銮戾止:乐器声和谐,仪式宁静。
  8. 振鹭来翔:鹭鸟象征吉祥,气氛祥和。
  9. 威仪简简:祭祀仪态端庄,体现出对神灵的尊重。
  10. 钟鼓喤喤:钟鼓声响亮,增强了仪式的庄重感。
  11. 声和孤竹:乐声的和谐,象征音乐的美好。
  12. 韵入空桑:音乐的韵律飘散在空中,象征悠远。
  13. 封中云气:云气弥漫,象征神秘的氛围。
  14. 坎上神光:神光照耀,体现神灵的显现。
  15. 下元之主,功深盖藏:强调神明的伟大与深邃。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祭坛比作宇宙的缩影,体现和谐。
  • 对仗: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乐感和节奏感。
  • 拟人:把自然现象赋予人性,增强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神明的崇拜与敬畏,强调了祭祀文化的重要性,展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神灵之间的和谐关系。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祭坛:象征神灵的居所,代表尊重与敬畏。
  • :象征和谐与秩序的礼器。
  • 牲牷:祭祀的祭品,象征敬奉与牺牲。
  • 钟鼓:代表祭祀的庄重与气氛。
  • 云气:象征神秘与神灵的显现。
  • 鹭鸟:象征吉祥与和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坛有四陛”象征什么?

    • A. 四个季节
    • B. 四方神灵
    • C. 四种乐器
  2. 诗中“和銮戾止”是指什么?

    • A. 乐器的声音
    • B. 香火的气味
    • C. 祭品的种类
  3. “下元之主”强调了哪个方面?

    • A. 人的伟大
    • B. 神灵的深邃
    • C. 自然的力量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白帝城秋望》:王之涣的作品,表达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感悟。
  • 《山中问答》:陆游的作品,探讨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的作品,描绘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美。
  • 《静夜思》:李白的作品,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与自然的感悟。

这些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古代文化中对自然、神明和人心的深刻理解与探讨。

相关查询

中牟 杂咏四首 其一 太湖恬亭 澶州 详定试卷二首 其二 发粟至石陂寺 杂咏四首 其二 试院中 韩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龙凤呈祥 鼻字旁的字 中权 戴天履地 包含阶的成语 示字旁的字 靑字旁的字 酉字旁的字 昼夜兼程 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忠驱义感 士字旁的字 牛马风尘 风行草偃 木位 十寒一暴 木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