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李昭象书堂》

时间: 2025-07-30 19:39:34

诗句

废兴生死妄安名,山水何曾改旧清。

孰谓堂空人已往,溪声还作读书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9:39:34

原文展示:

李昭象书堂
作者: 释希坦 〔宋代〕

废兴生死妄安名,
山水何曾改旧清。
孰谓堂空人已往,
溪声还作读书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死和名利的思考,认为这些都是虚妄的事物。山水的清澈和古老并没有改变。有人说书堂已经空无一人,但溪水的声音仍然像是在读书一样,仿佛回荡着学问的气息。

注释:

  • 废兴:指的是事情的兴起和衰落。
  • 妄安名:妄想安定名声,意指名声是虚幻的。
  • 旧清:旧时的清澈,指山水的纯净。
  • 堂空:书堂空无,指人已离去。
  • 溪声:溪水的声音,象征着读书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希坦是宋代的一位高僧,擅长诗词,常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多呈现禅宗思想,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释希坦在书堂静坐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名利虚幻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山水自然之美的欣赏。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开头两句以“废兴生死妄安名”切入,直接切中人生的虚妄和无常,表现出诗人对名利的冷漠态度。接着,诗人通过“山水何曾改旧清”转向自然,强调即使人事变迁,山水依旧清澈如昔,反映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最后两句则通过“堂空人已往”与“溪声还作读书声”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哲学的安宁,虽然人已离去,但书声依旧,似乎在鼓励人们继续追求知识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诗不仅是对人生的省思,也是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深邃的意蕴和优美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废兴生死妄安名:人生的兴起和衰退、生与死都是虚妄的事物,安于名声更是毫无意义。
    • 山水何曾改旧清:山水的清澈没有因为人事的变化而改变,暗示自然的永恒。
    • 孰谓堂空人已往:谁说书堂已经空无一人,暗示虽然人离去,但其精神和追求依然存在。
    • 溪声还作读书声:溪水的声音依然如在读书,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开头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拟人:溪声被赋予了读书的声音,使情感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虚名和生死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仰。

意象分析:

  • 废兴:象征人生的无常。
  • 山水:代表自然的永恒与纯净。
  • :象征知识与学问的殿堂。
  • 溪声:象征学问的延续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废兴生死妄安名”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名利的重要性
    B. 人生的虚无与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2. “山水何曾改旧清”中“旧清”指的是? A. 新的山水
    B. 古老的山水
    C. 清澈的水

  3. 最后两句的意图是什么? A. 人已离去,书声消失
    B. 知识与精神的延续
    C. 对书堂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 《登高》(杜甫):对人生的苦闷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昭象书堂》与《饮酒》(陶渊明):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前者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后者则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释希坦传》

相关查询

咏梅诗 采莲赋 金陵杂感 其二 秋夜 日月山铭 雨夜题彭甘亭周忠武公墓纪事诗后 阿𧞔曲和赵璞函娵隅集中作 南屏吊明兵部尚书张忠烈公墓同舍弟寿苏作 题河东君月堤烟柳画卷 半野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怅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模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头的字 都官 琴瑟之好 垂虹 玄字旁的字 掎挈司诈 丰功伟绩 涩于言论 悄默 口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野木 言字旁的字 渴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进难 跣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一心一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