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李昭象书堂》

时间: 2025-04-28 07:59:09

诗句

废兴生死妄安名,山水何曾改旧清。

孰谓堂空人已往,溪声还作读书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7:59:09

原文展示:

李昭象书堂
作者: 释希坦 〔宋代〕

废兴生死妄安名,
山水何曾改旧清。
孰谓堂空人已往,
溪声还作读书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死和名利的思考,认为这些都是虚妄的事物。山水的清澈和古老并没有改变。有人说书堂已经空无一人,但溪水的声音仍然像是在读书一样,仿佛回荡着学问的气息。

注释:

  • 废兴:指的是事情的兴起和衰落。
  • 妄安名:妄想安定名声,意指名声是虚幻的。
  • 旧清:旧时的清澈,指山水的纯净。
  • 堂空:书堂空无,指人已离去。
  • 溪声:溪水的声音,象征着读书的环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释希坦是宋代的一位高僧,擅长诗词,常通过诗歌表达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他的作品多呈现禅宗思想,强调心灵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
这首诗创作于释希坦在书堂静坐之时,反映了他对人生无常、名利虚幻的深刻体悟,以及对山水自然之美的欣赏。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唤醒人们对内心世界的关注。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开头两句以“废兴生死妄安名”切入,直接切中人生的虚妄和无常,表现出诗人对名利的冷漠态度。接着,诗人通过“山水何曾改旧清”转向自然,强调即使人事变迁,山水依旧清澈如昔,反映了自然的永恒与人类的渺小。最后两句则通过“堂空人已往”与“溪声还作读书声”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哲学的安宁,虽然人已离去,但书声依旧,似乎在鼓励人们继续追求知识与内心的宁静。这首诗不仅是对人生的省思,也是对自然的赞美,具有深邃的意蕴和优美的情感。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废兴生死妄安名:人生的兴起和衰退、生与死都是虚妄的事物,安于名声更是毫无意义。
    • 山水何曾改旧清:山水的清澈没有因为人事的变化而改变,暗示自然的永恒。
    • 孰谓堂空人已往:谁说书堂已经空无一人,暗示虽然人离去,但其精神和追求依然存在。
    • 溪声还作读书声:溪水的声音依然如在读书,象征着知识与智慧的延续。
  • 修辞手法

    • 对仗:诗中开头两句与后两句形成对比,增强了表达的力度。
    • 拟人:溪声被赋予了读书的声音,使情感更为生动。
  •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对虚名和生死的思考,强调内心的宁静和对自然的敬仰。

意象分析:

  • 废兴:象征人生的无常。
  • 山水:代表自然的永恒与纯净。
  • :象征知识与学问的殿堂。
  • 溪声:象征学问的延续与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废兴生死妄安名”主要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名利的重要性
    B. 人生的虚无与无常
    C. 自然的美丽

  2. “山水何曾改旧清”中“旧清”指的是? A. 新的山水
    B. 古老的山水
    C. 清澈的水

  3. 最后两句的意图是什么? A. 人已离去,书声消失
    B. 知识与精神的延续
    C. 对书堂的怀念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表达对人生与自然的思考。
  • 《登高》(杜甫):对人生的苦闷与自然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李昭象书堂》与《饮酒》(陶渊明):两者都反映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名利的超然态度,前者更注重对内心世界的探讨,后者则体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参考资料:

  • 《宋代诗词选》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释希坦传》

相关查询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七夕后一日自羊城赴思南 清平乐 小悦悦 清平乐 葡萄棚下偶见 清平乐 长城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其一 清平乐 其五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臼字旁的字 扑杀此獠 林字笔画顺序详解_林字的笔顺规则 乌菟 违阻 氏字旁的字 癶字旁的字 坐失良机 拱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营蝇斐锦 楷书万字怎么写?万字楷书笔顺详解与书写技巧 日字开头的诗句大全 | 日字开头的经典诗句精选 高字旁的字 戏论 带河字的诗句有哪些_关于河字的经典诗句合集 七画繁体字大全_七画繁体字起名常用字推荐 催命鬼 两肋插刀 隐然敌国 痰癖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