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乡僧证缘归山阳》

时间: 2025-07-30 19:30:27

诗句

千家名满百家村,细说淮南欲断魂。

师到乡关勤问读,古人今有几人存。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30 19:30:27

原文展示

千家名满百家村,
细说淮南欲断魂。
师到乡关勤问读,
古人今有几人存。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名声显赫的村落,那里有成千上万的家庭,但让我感到心痛的是,尽管名声在外,我对淮南的思念却如同魂断一样。老师来到故乡,勤奋地询问学习的情况,而古人今世,又有多少人能存留下来呢?

注释

  • 千家名满:形容村落中有许多声名显赫的家庭。
  • 百家村:指一个有众多家庭的村庄,象征着繁华。
  • 淮南:指淮河以南的地区,这里可能是诗人心中思念的故乡。
  • 欲断魂:形容对故乡的思念之深,甚至让人感到心如刀割。
  • 师到乡关:指老师回到故乡。
  • 勤问读:形容老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关心。
  • 古人今有几人存:感叹古人今世之间的变化,存活下来的人已不多。

典故解析

“古人今有几人存”可以理解为对历史的反思,古代的名士、学者如今只剩下多少人,暗示着对传统文化传承的担忧。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洋,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的诗歌常常融入对故乡和历史的思考,风格清新,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王洋回乡之际,面对故乡的繁华与历史的沧桑,他感慨万千,写下这首诗表达对故乡的思念和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个名满天下的乡村,开篇的“千家名满百家村”展现了村落的繁华与荣光,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然而,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表达了对故乡深切的思念和对古代文化的怀念。尤其是“欲断魂”一句,充满了情感的张力,显露出一种悲伤与无奈。

诗中的“师到乡关勤问读”则表现了对知识与教育的重视,显示出诗人对师道的尊敬与期待。最后一句“古人今有几人存”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更是对现状的感慨,仿佛在问:在这繁华的背后,真正能传承文化的又有多少?

整首诗构思巧妙,情感深厚,既有对故乡的眷恋,也有对历史文化的思索,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共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千家名满百家村:描绘了村落的繁荣,名声在外。
  2. 细说淮南欲断魂:表达了对故乡淮南的深切思念。
  3. 师到乡关勤问读:老师回到故乡关心学生,表现对知识的重视。
  4. 古人今有几人存:感叹历史的变迁,古代的名士如今已所剩无几。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次句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通过“欲断魂”形象地表达了思乡之情。
  • 反问:最后一句的反问引发读者思考,增强了诗的深度。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历史文化的反思,表现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珍视与对人事变迁的感慨。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千家:象征繁华与喧嚣。
  • 淮南:代表故乡与思念。
  • :象征知识与教育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千家名满”的意思是: A. 家庭数量众多
    B. 家庭名声显赫
    C. 家庭生活贫困
    D. 家庭和睦

  2. “欲断魂”表达的是: A. 欢喜
    B. 忧伤
    C. 愤怒
    D. 无聊

  3. 诗中提到的“古人今有几人存”是对什么的感慨? A. 传统文化的消失
    B. 自然环境的变化
    C. 经济发展的速度
    D. 乡村的繁荣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
  • 李白《静夜思》

诗词对比

比较王洋的这首《送乡僧证缘归山阳》与杜甫的《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现实的感慨,但王洋更侧重于文化的传承与历史的反思,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忧患与个人的命运。

参考资料

  1. 《宋诗鉴赏辞典》
  2. 《中国古典诗词选》
  3. 相关学术论文及网络资料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严陵道上杂咏七首 次李参政晚春湖上口占十绝 其九 仲冬二日还自谷川道中两绝 送黎德升出守眉州 其二 酬程嘉定杨汉州见和三首 帽子檐水宿 风流子·锦幄醉荼 同孙子直和李参政东园韵十绝 送高才卿守永康二首 赠赵同年别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介慎 包含需的词语有哪些 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不务正业 射石饮羽 黹字旁的字 人琴俱逝 女字旁的字 文场笔苑 修仁 凵字底的字 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淖的词语有哪些 韦字旁的字 控鲤 担惊受怕 蚤服 艰难困苦 矢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