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时间: 2025-05-07 09:04:10

诗句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

涧底松摇千尺雨,

庭中竹撼一窗秋。

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04:10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原文展示

此中偏称夏中游,时有风来暑气收。
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
求猿句寄山深寺,乞鹤书传海畔洲。
闲与先生话身事,浮名薄宦总悠悠。

白话文翻译

在这里特别适合夏天游玩,时常有微风吹来,带走了酷热。
山涧底下的松树在雨中摇曳,庭院中的竹子在秋风中摇摆。
我请求猿猴的诗句寄往那深山的寺庙,乞求仙鹤的书信传到海边的洲岛。
悠闲地与先生聊聊身世和理想,浮华名利和官职都显得无比渺小。

注释

  • 偏称:特别称赞。
  • 暑气:夏季的炎热。
  • 涧底:山涧的底部,水流的地方。
  • 松摇:松树摇动,形象地表现风雨的景象。
  • 求猿句:请求猿猴写的诗。
  • 乞鹤书:请求仙鹤传递的书信。
  • 闲与:悠闲地与。
  • 身事:个人的生活和事业。
  • 浮名薄宦:空泛的名声和微薄的官职。

诗词背景

  • 作者介绍:杜荀鹤,唐代诗人,以山水田园诗见长,作品多反映自然美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盛夏,作者在张山人的林亭中游玩,感受到自然的美好,表达了对清幽环境的热爱与对世俗名利的淡泊。

诗歌鉴赏

《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是杜荀鹤的一首典型山水田园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夏季游玩的热爱和对世俗名利的淡漠。诗的开头两句描绘了夏日游玩的场景,微风细雨中,炎热的气息渐渐消散,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宁静。接下来的两句,通过松树和竹子的摇曳,进一步营造出一种静谧的氛围,暗示着季节的变化。第三、四句则转向诗人内心的情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强调了心灵的自由和对名利的无所谓,体现出一种超然脱俗的生活态度。整首诗在自然与人文的交融中,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与追求,令人感受到一种宁静而又深远的美。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此中偏称夏中游:这里特别适合夏天游玩。
    • 时有风来暑气收:时常有微风吹来,带走了酷热。
    • 涧底松摇千尺雨:山涧底下的松树在雨中摇曳。
    • 庭中竹撼一窗秋:庭院中的竹子在秋风中摇摆。
    • 求猿句寄山深寺:请求猿猴的诗句寄往那深山的寺庙。
    • 乞鹤书传海畔洲:乞求仙鹤的书信传到海边的洲岛。
    • 闲与先生话身事:悠闲地与先生聊聊身世和理想。
    • 浮名薄宦总悠悠:浮华名利和官职都显得无比渺小。
  •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如“松摇千尺雨”形象地描绘了雨中松树的情景,增强了画面的生动感。对仗工整,展现了唐诗的艺术特色。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描绘夏日的自然景象,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对浮华名利的超然态度,表达了一种淡泊明志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 :象征坚韧不拔,代表高洁的品格。
  • :象征正直与谦逊,常与高尚的情操相联系。
  • 猿与鹤:分别象征自然中的自由与人文的寄托,寓意诗人追求精神的高远。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此中偏称夏中游”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秋天的怀念
    B. 对夏天游玩的喜爱
    C. 对冬天的渴望
    D. 对春天的思考

  2. 诗中提到的“浮名薄宦”指的是什么?
    A. 高官厚禄
    B. 空泛的名声和微薄的官职
    C. 财富与荣华
    D. 诗歌的成就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
    • 李白的《庐山谣》
  • 诗词对比

    • 杜甫的《春望》与杜荀鹤的《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两者均反映了作者的内心情感与对社会的思考,前者更为沉重,后者则显得轻松自在,展示了不同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歌精华》
  • 《古诗词鉴赏指南》

相关查询

题陈侯竹亭 游淮云寺 题朱庆馀闲居四首 其一 送陈衡 送范启东 送沈翔 禁烟作 送客之杭 邵公母 送徐浩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盲的成语 兵凶战危 讳恶不悛 三撇旁的字 鹫峰 稠心眼儿 裹帘 排顿 手字旁的字 三框儿的字 知地知天 失马塞翁 韭字旁的字 文通残锦 一物一偏 長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