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八月七日被命上会稽沿途所历拙於省记为韵语》

时间: 2025-05-04 00:25:31

诗句

海邦气候异中州,补被来时八月秋。

满枕松声眠月露,夜深仍与被为仇。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0:25:31

原文展示:

海邦气候异中州,
补被来时八月秋。
满枕松声眠月露,
夜深仍与被为仇。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在南方的环境与北方的不同,感受到八月的秋凉。他在松树的声响中入睡,然而深夜的凉意却令人不适,似乎与被子也成了对立。

注释:

  • 海邦:指海边的地方,通常指南方沿海地区。
  • 中州:指中国的中原地区,代表北方的气候。
  • 补被:指盖被,暗示诗人感觉到的寒冷。
  • 松声:指松树的声音,可能是风吹动松枝所发出的声响。
  • 月露:指夜晚的露水,带来凉意。
  • :在此处指的是对被子的嫌弃或不适。

典故解析:

本诗没有特别明显的典故,但在气候、环境的对比上反映了中国古代文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南方气候的特殊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魏了翁,字德懋,号思庵,宋代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以诗和词著称。他的诗风清新,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感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诗人被命上会稽途中,正值八月,南方的气候使他感到与故乡的不同,诗中流露出对家乡气候和生活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南方与北方气候的差异,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环境不适的感受。首句“海邦气候异中州”将南方的气候与北方的中州作了鲜明对比,突出了南方的潮湿和凉意。接着“补被来时八月秋”描述了入夜后,秋天的寒意让人不得不添被子,映射出诗人对南方的适应过程。

“满枕松声眠月露”描绘了夜晚的宁静与松树的声音,增添了自然的韵味。然而,最后一句“夜深仍与被为仇”则反转了情感,表达了诗人在深夜中对寒冷的无奈与被子之间的矛盾。整首诗在细腻的描写中,交织着对自然的感受与人内心的情感变化,展现了诗人扎实的艺术功底和深厚的抒情能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海邦气候异中州:强调南方的气候特点,与北方的中州形成鲜明对比。
  2. 补被来时八月秋:反映了诗人适应新环境的过程,感受到的秋凉。
  3. 满枕松声眠月露:描绘了入夜后自然环境的宁静与美好。
  4. 夜深仍与被为仇:表达了诗人在寒冷中感到的无奈与对被子的排斥。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南北方气候的对比,突出诗人的情感和环境变化。
  • 拟人:松声被赋予了生命,增添了自然的气息。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绘南方的气候与北方的不同,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对新环境的不适,反映了人对自然和环境的感知与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海邦:象征南方的潮湿和温暖。
  • 中州:象征北方的干燥与寒冷。
  • 松声:自然的声音,代表宁静与和谐。
  • 月露:象征夜晚的清凉和孤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海邦”指的是哪个地方? A. 北方
    B. 南方
    C. 中原

  2. “满枕松声眠月露”中的“松声”指的是什么? A. 松树的声音
    B. 风的声音
    C. 雨的声音

  3. 诗人在夜深时对被子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欢
    B. 无所谓
    C. 排斥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月夜忆舍弟》
  • 李白的《夜泊牛津怀古》

诗词对比:

  • 杜甫《月夜忆舍弟》:同样描写夜晚的孤寂与思乡情感,但更侧重于兄弟之情。
  • 李白《夜泊牛津怀古》:描绘夜晚的景象与历史感,表达对过往的追忆。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 《魏了翁诗词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清平乐(赋木犀词)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 清平乐·蒋桂战争 清平乐·柳边深院 清平乐令·帘卷曲阑独倚 清平乐·春光欲暮 清平乐·会昌 清平乐·六盘山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闻风而逃 移东就西 始终不易 折文旁的字 包含黑的成语 黽字旁的字 齲字旁的字 贪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和籴 喜孜孜 铁猫 靣字旁的字 投笔从戎 险丽 包含葬的词语有哪些 废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多凶少吉 鼓衰力竭 穴宝盖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