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34: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34:59
醉中至西径梅花下已盛开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梅花乱发雨晴时,
褪尽红绡见玉肌。
醉中忘却头边雪,
横插繁枝归竹篱。
在雨后晴天的时刻,梅花纷纷绽放;
红绡的颜色褪去,露出梅花的洁白肌肤。
我在醉意中忘却了头上的白雪,
将梅花的繁枝横插在通往竹篱的小路上。
梅花在中国文化中常被视为高洁、坚韧的象征,常常与君子之德联系在一起。古人对梅花的赞美源自其在寒冬中盛开的特质,尤其是王安石的“梅花”诗歌便是极好的例证。此诗在描绘梅花的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作者介绍:陈与义(约1040-1120),字宗道,号澹斋,宋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常以自然景色来寄托个人情怀。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宋代,正值南宋时期,社会动荡,诗人通过自然的景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对生活的思考,寄托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梅花为主线,描绘了作者在雨后晴天,梅花盛开的场景。全诗营造了一种温暖、舒适的氛围,读来令人心旷神怡。诗人通过对梅花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生命的热爱,以及在醉意中对现实的淡然态度。
“梅花乱发雨晴时”,开篇便以生动的“梅花乱发”形象,仿佛梅花与晨曦相互辉映,给人一种清新脱俗的感觉。接下来的“褪尽红绡见玉肌”,则将梅花的娇嫩与纯洁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禁想要细细品味。
在醉意中,作者仿佛忘却了世俗的烦恼,呈现出一种洒脱的态度。最后一句“横插繁枝归竹篱”,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亲近,也暗示他在纷乱的社会中寻求一种归属感。这种情感交织,构成了诗歌的核心,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自然情怀与对生活的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传达了诗人对自然与生命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与追求,以及在醉中所获得的内心宁静。
诗词测试:
诗中“梅花乱发”是指什么?
A. 梅花随风飘散
B. 梅花盛开的样子
C. 梅花凋谢的样子
诗人“醉中忘却头边雪”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无奈
B. 对年老的接受与洒脱
C. 对酒的依赖
诗中用“玉肌”形容梅花,主要强调梅花的什么特点?
A. 颜色
B. 香气
C. 形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