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3:5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3:58:24
宣和改元改僧为德士作偈
作者: 释心道 〔宋代〕
祖意西来事,今朝特地新。
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
鹤氅披银褐,头包蕉叶巾。
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身份变化的反思与感悟,描绘了他从僧侣转变为德士的心路历程。诗中提到的“祖意西来事”指的是佛教传入中国的过程,而“今朝特地新”则强调了这种身份的重新认知。前半部分提到自己曾是比丘(僧人),如今却化身为老君形象,借此表达了对道教的尊重与融合。后半部分则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身着鹤氅,包着蕉叶巾,寓意清雅脱俗的生活方式,最终表示自己在林泉之间的安闲与受恩于主的感慨。
作者介绍:释心道,宋代高僧,精通佛教和道教思想,致力于宗教的融合与传播。他的作品多反映出对人生哲理的深入思考和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宣和年间,正值社会动荡与思想变革的时期。诗人经历了身份的转变,从僧侣转为德士,反映了当时思想的开放与融合。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蕴展现了作者内心的转变和对不同文化的包容。首句“祖意西来事”直接引入佛教的根源,展现了作者对佛教的尊重与思考,而“今朝特地新”则引出了他对自身新身份的认同。接下来的“昔为比丘相,今作老君形”不仅描绘了作者形象的变化,也暗示了他对道教思想的吸纳与融合,表现出一种文化的交融。全诗在描绘外形的同时,也探讨了内心的感受,这种内外合一的表现手法使得诗歌的意境更为深远。最后的“林泉无事客,两度受君恩”则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淡泊与感恩,令人感受到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人在山水之间找到了心灵的归宿。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身份变化的反思,表达了对佛教与道教的融合与尊重,展现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对自然的感恩,传达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昔为比丘相”中的“比丘”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老君”指的是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