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2:30: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2:30:35
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
作者: 陈与义 〔宋代〕
建德我故国,归哉遄我驱。
除道得欢伯,荆棘无复余。
满怀秋月色,未觉饥肠虚。
平林过西风,为我起笙竽。
定知张公子,能共寂寞娱。
执此以赠君,意重貂襜褕。
破帽与青鞋,耐久心亦舒。
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
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
收视以为期,问君此何如。
开尊且复饮,辞费道已迂。
闭口味更长,香断窗棂疏。
在建德这片我故乡的土地上,我匆匆归来。
在这条道路上遇到欢伯,荆棘已经不再。
心中满怀着秋天的月色,竟然没有觉得肚子饿。
西风吹过平林,为我奏起了笙和竽。
我知道张公子,能陪我一起享受这份寂寞的乐趣。
我把这份心意赠与你,情意比贵重的衣服还要深厚。
破帽与青鞋,耐心久了心也舒畅。
在危险的地方要勇敢前行,安稳的地方则要谨慎。
成败在于道德,而不在于功利的得失。
收敛心神以待时,问你对此有何想法。
开尊且复饮,辞语却显得迂腐。
闭口不言反而更久,香气透过窗棂散去。
作者介绍:
陈与义,字子义,号青原,宋代诗人,南宋时期的文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观察而著称。他的诗多描写山水、田园生活,展现出对自然和人情的热爱。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陈与义归故乡时,表达了他对故乡的眷恋和对朋友的思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功利与道德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人际关系的珍视。
这首诗通过对故乡的回忆与对朋友的思念,展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开篇以“建德我故国”引入,立刻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亲切感的场景,展现了对故乡的归属感。接着,诗人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丽,也表达了对人际关系的珍视,特别是与张公子之间的默契与友情。诗中提到的“平林过西风”为此增添了几分雅致,音乐的响起似乎在诉说着一种深厚的情感。
该诗的后半部分,则通过对生活态度的反思,展现出一种深邃的哲理。“成亏在道德,不在功利区”一句,揭示了诗人对人生价值的思考,强调了道德的重要性超过了物质利益的追求。整首诗气韵悠长,言辞间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宁静的哲思,令人倍感温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体上,这首诗传达了对故乡与友谊的珍视,强调道德和内心满足的重要性,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陈与义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A. 唐代
B. 宋代
C. 明代
D. 元代
诗中提到的“荆棘”象征什么?
A. 财富
B. 朋友
C. 困难
D. 自然
“危处要进步,安处勿停车”表达了什么思想?
A. 在安逸中放松
B. 在危险中要勇敢前行
C. 安稳的生活是最佳选择
D. 忽视道德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陈与义的“次韵张矩臣迪功见示建除体”与杜甫的“月夜忆舍弟”,两者都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杜甫更多地体现了对亲情的思索,而陈与义则更侧重于对友谊和道德的反思。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皆蕴含着深厚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