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07:23: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07:23:40
浣溪沙 其二
髣髴轻躯十八娘,
生憎柑子道家妆。
石榴裂齿也寻常。
擘罢春纤丹液冷,
传来罗帕玉肌凉。
昨宵酒恶倍思量。
这首词描绘了一位轻盈如雾的少女,仿佛是十八岁的姑娘,令人厌恶的是她那道家的妆容。就像石榴的裂口也显得普遍无奇。在春天的纤细液体被打开之后,传来的凉意让人感受到她肌肤的冰凉。昨夜的酒醉让人思绪万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陈维崧(约1660-1730),字梦阮,号石庵,浙江人,是清代著名的词人。他的词作风格清丽高雅,情感细腻,常常表达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对生活的思考。
创作背景: 《浣溪沙 其二》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文人追求个性表达之时。诗人通过描写一位少女的形象,反映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以及对现实的无奈。
《浣溪沙 其二》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一位少女的形象,诗中充满了对青春的向往和对道家妆容的轻微厌恶,表现出一种矛盾的情感。开篇的“髣髴轻躯十八娘”给人以清新脱俗的感觉,仿佛看到了一个轻盈的女子在眼前晃动。接着,诗人用“生憎柑子道家妆”一句,恰如其分地表达出对她妆容的不满,体现出一种对传统和现代美的冲突与思考。
整首词的意象交融,春天的“纤丹液”与“罗帕玉肌”形成鲜明的对比,冷与热、醉与醒的情感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复杂的心理状态。最后一句“昨宵酒恶倍思量”更是将诗人的内心独白与思绪的迷茫表现得淋漓尽致,反映了他对过往的追忆和对现状的无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青春、美丽与现实的冲突展开,表现出对传统美的怀疑与对青春的渴望,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浣溪沙 其二》的作者是谁?
“昨日酒恶倍思量”中“酒恶”指的是什么?
诗中“生憎柑子道家妆”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比较陈维崧的《浣溪沙 其二》和李清照的《如梦令》,两者都表现出对青春的渴望和对现实的反思,但李清照的作品更加细腻,情感更为柔婉,而陈维崧则更显出一种对传统的反思与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