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05
气节文章日月新,只今妇竖识忠臣。
杖前扣马忧衔橛,阙下攀龙犯逆鳞。
九庙英灵凭议礼,千秋俎豆岂谋身。
惟公尤具人伦鉴,铁网珊瑚起凤麟。
这首诗表达了对忠臣海忠介公的赞美。诗中提到忠臣的气节和文章如同日月般常新,甚至连普通妇女和小孩也能识别他的忠诚。在马前敲打着马镫,忧虑着衔木桩的事,阙下攀龙则是触犯了权贵的逆鳞。九庙中的英灵依然在商议礼仪,千秋的祭豆又岂是谋求个人的名利。惟独这位公公尤其具备人伦的准则,他的名声如铁网和珊瑚般珍贵,宛如凤凰与麟的出现。
作者介绍:顾湂,字梦庚,号少白,清代诗人,通晓诗词,尤以律诗见长。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注和对忠贞之士的推崇。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以此诗表达了对忠臣海忠介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当时社会风气的关注与思考。
这首诗以海忠介公为主题,深刻展现了忠诚与节操的高尚品质。诗开篇即以“气节文章日月新”揭示出时间与忠诚之间的关系,强调忠臣的伟大品质永不过时。诗人在描述忠臣的伟大形象时,不仅仅停留在个人的赞美,更是将其与社会的道德伦理相联系。通过“九庙英灵”与“千秋俎豆”的对比,诗人抒发了对士人的尊重与对世俗功利的批判。最后一句“铁网珊瑚起凤麟”则是一种极高的赞美,既象征着忠臣的珍贵和稀有,也体现了诗人希望能有更多人秉持忠贞的理想。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社会的深刻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增强了诗的表现力和艺术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忠臣的崇敬与赞美,强调忠贞不渝的精神和对社会道德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妇竖”是指什么?
A. 贵族女性
B. 普通的妇女和小孩
C. 诗人本人
D. 仙女
“九庙英灵”在诗中象征什么?
A. 忠臣的灵魂
B. 祭祀的场所
C. 普通百姓
D. 当权者
诗中“铁网珊瑚”是用来比喻什么?
A. 富贵的生活
B. 忠诚的名声
C. 美丽的风景
D. 诗人的才华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