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示学者》

时间: 2025-07-26 19:13:54

诗句

气盈天地间,上清而下浊。

收得清气归,心胸自开拓。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9:13:54

原文展示:

示学者
气盈天地间,上清而下浊。
收得清气归,心胸自开拓。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气息充盈于天地之间,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将这清气收归心中,心胸自然会开阔。

注释:

字词注释:

  • :在这里指自然界的气氛或气息,象征着精神与气质。
  • :充满,满足的意思。
  • 上清而下浊:指清气在上方,浊气在下方,象征着高尚与低劣的对比。
  • 收得:收集,吸纳的意思。
  • 心胸:心灵和胸怀,指一个人的气度与抱负。
  • 开拓:开阔,扩展。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上清而下浊”这一表述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清明与浊乱的道德判断。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缪思勃,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往往蕴含哲理,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清浊之气,表达了对心灵清净的向往与追求。

诗歌鉴赏:

《示学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呈现出清浊对立的自然观念,反映了作者对心灵修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气盈天地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宏大的自然场景,气息的充盈不仅是自然的状态,更象征着精神的丰富。接下来的“上清而下浊”则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作者借用自然现象来反映人心的高尚与卑劣。

“收得清气归”一句,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要将外界的清气汇聚到自身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清气的吸纳,更是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最后一句“心胸自开拓”则强调了内心的扩展与提升,表明只有心灵的清净才能使人胸怀广阔,具备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清浊之气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对心灵修养的期待与追求,给人以深思,鼓励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坚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气盈天地间”:描绘出一种充盈的自然气息,象征着精神的丰盈。
  • “上清而下浊”:强调了自然界中清与浊的对立,隐喻人心的高尚与低劣。
  • “收得清气归”:倡导将清气吸纳入心,表明修身养性的必要性。
  • “心胸自开拓”:强调内心的清净能够带来广阔的视野与胸怀。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清气与心灵的清净相联系。
  • 对仗:上下句之间形成清与浊的对立,增强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心灵的修养展开,倡导在纷扰的环境中保持清醒、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开阔,反映了诗人对良好品德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清气:象征高尚、纯洁的情操。
  • 浊气:象征低劣、混乱的情绪。
  • 天地:代表自然与宇宙的广阔。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气盈天地间”是指什么?
    A. 自然的丰富
    B. 人心的复杂
    C. 个人的情感

  2. “上清而下浊”反映了什么样的对比?
    A. 美与丑
    B. 高尚与卑劣
    C. 明与暗

答案:

  1. A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王之涣
  • 《静夜思》李白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示学者》更侧重于内心的修养,而《登高》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人生的感慨。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探讨了人心与自然的关系。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清代诗人研究》
  • 《古代诗词解析与赏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送伯和侄归里之戍 寿致政徐光禄 寿史刑使 寿史刑使 示赵与槟弘毅章 示赵与槟 示林宗辰劝学数语 述怀二首 其二 述怀二首 其一 二十四桥望月歌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黥军 衣字旁的字 舟字旁的字 大字旁的字 米贼 见缝下蛆 包含苕的词语有哪些 齒字旁的字 义山恩海 亮许 沧浪老人 束马悬车 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忘乎其形 独开头的成语 击壤而歌 爻字旁的字 緑柰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