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2 17:30: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7:30:32
示学者
气盈天地间,上清而下浊。
收得清气归,心胸自开拓。
全诗翻译:
气息充盈于天地之间,清气在上,浊气在下。
将这清气收归心中,心胸自然会开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该诗并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古代典故,但“上清而下浊”这一表述反映了儒家思想中对清明与浊乱的道德判断。
作者介绍:
缪思勃,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著称。他的诗作往往蕴含哲理,关注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人心浮躁之时,诗人通过描绘清浊之气,表达了对心灵清净的向往与追求。
《示学者》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呈现出清浊对立的自然观念,反映了作者对心灵修养的深刻思考。诗的开篇“气盈天地间”将读者带入一个宏大的自然场景,气息的充盈不仅是自然的状态,更象征着精神的丰富。接下来的“上清而下浊”则是对人类精神世界的深刻洞察,作者借用自然现象来反映人心的高尚与卑劣。
“收得清气归”一句,传达了一个重要的思想,即要将外界的清气汇聚到自身之中。这不仅是对自然清气的吸纳,更是对高尚情操的追求。最后一句“心胸自开拓”则强调了内心的扩展与提升,表明只有心灵的清净才能使人胸怀广阔,具备更高的境界。
整首诗通过清浊之气的对比,生动地表达了对心灵修养的期待与追求,给人以深思,鼓励读者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清醒与坚定。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心灵的修养展开,倡导在纷扰的环境中保持清醒、追求心灵的宁静与开阔,反映了诗人对良好品德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气盈天地间”是指什么?
A. 自然的丰富
B. 人心的复杂
C. 个人的情感
“上清而下浊”反映了什么样的对比?
A. 美与丑
B. 高尚与卑劣
C. 明与暗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高》相比,《示学者》更侧重于内心的修养,而《登高》则表现出对自然景色的赞美和人生的感慨。两者虽主题不同,但均探讨了人心与自然的关系。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