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4: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4:39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四大圆光攒一簇。明月清风开慧目。法身养就道根芽,仙童身执天花竹。会弹弦外曲。本性莹若荆山玉。乐真欢闲吟碧洞,闪出祥烟绿。苦尽甘来天赐禄。日月交宫真反覆。无中别有好家风,免投胎舍重捞漉。性灯常照烛。应化太虚通纯熟。个灵明包罗万象,出离生死辱。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四大圆光聚集一处,象征着明月和清风启发智慧之眼;法身培育道根的萌芽,仙童手持天花竹,暗示着修道的过程。接着谈到弹奏弦外之音,表明本性如同山中美玉般清澈。诗人感到快乐,闲吟于碧洞之中,祥和的烟雾袅袅而出。
后半部分表达了经历苦难后,天赐的福禄;日月交替,真理反复无常。无中而生的美好家风,免去重生的苦难;性灯常照,表明内心的光明,随应变化于太虚之中,达到纯熟。最后,强调个体的灵明能够包罗万象,超脱生死的污辱。
作者介绍:王处一(1280年-1350年),元代诗人,擅长道教诗词,作品多表现对道理的领悟和对自然的感悟。 创作背景:在元代社会动荡的背景下,王处一通过这首诗表达对内心修为的追求与外界纷争的超脱。
《归朝欢》一诗,通过意象丰富、哲理深刻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道教思想的深入理解。四大圆光的描绘,象征着智慧与光明的汇聚,启发出内心的觉悟。诗中“法身养就道根芽”表明了修道者在经历世间的苦难后,最终能悟出生命的真谛。
自然景象的描绘,如“明月清风”和“碧洞”,不仅增添了诗的意境,也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宁静与和谐。尤其是“乐真欢闲吟碧洞”一句,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返璞归真的生活态度。
后半部分则通过“苦尽甘来天赐禄”表现出一种享受生活的哲学,强调在经历了生命的起伏后,能够领悟到生活的真谛与福祉。整首诗在结构上层层递进,情感在平静中激荡,极具哲理的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四大圆光”象征什么?
“乐真欢闲吟碧洞”的含义是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两者都强调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但王维更倾向于描绘静谧的自然景观,而王处一则更注重内在的哲理与修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