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4:29:3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4:29:39
浊浪起骄鲸。烽火相惊。饥鸟落叶月三更。难道荒寒如此夜,不算飘零。短梦绕空城。风雨柴荆。江潮呜咽断肠声。西去侬家槐树岸,知有谁听。
浑浊的浪涛中,骄傲的鲸鱼翻腾。烽火连天,惊动了四方。饥饿的鸟儿在月光下落叶,已是深夜三更。难道在这荒寒的夜晚,不算是漂泊和凋零?短暂的梦境环绕着空荡荡的城池。风雨交加,柴荆间传来呜咽的江潮声。往西去的路上,侬家槐树的岸边,不知道有谁在倾听。
金兆蕃(约1640-约1700),清代初期诗人,字梦阮,号云村,福建人。他的诗风清新脱俗,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人生的哲思。
此诗创作于动荡的年代,作者以个人的生活感受为线索,反映了当时社会不安定的局势以及个人的孤独与彷徨。
《浪淘沙》通过描绘自然景象和个人情感,展现了诗人对世界的感悟与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开篇即以“浊浪起骄鲸”引入,画面感极强,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风起云涌的场景。接下来的“烽火相惊”则让人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惊恐与不安,传达出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
饥鸟与落叶的意象交织,构成一种孤独与无助的情感体验,夜深人静时,饥饿的鸟儿更显得渺小与脆弱。诗中对“荒寒如此夜”的感慨,揭示了人们在逆境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无奈。
而“短梦绕空城”则是对短暂希望的渴望与失落,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差距的无奈。随着“风雨柴荆”一句的出现,诗人将个人情感与大自然的变化相结合,展现出一种与天地共鸣的深邃情感。
最后,诗的结尾“知有谁听”,更是发人深省,表达了诗人对世界的孤独与渴望理解的心情。这首诗不仅是在描绘自然的景象,更是通过这些景象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孤独、彷徨与对生命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学意蕴。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映了个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生命意义的思考。诗人在自然与社会动荡中,感受到人生的无常与漂泊,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与无奈。
“浊浪起骄鲸”中的“骄鲸”指什么?
诗中提到的“月三更”指的是哪个时间段?
诗中“知有谁听”表达了什么情感?
比较金兆蕃的《浪淘沙》和李白的《静夜思》,二者均涉及对自然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表达,但金兆蕃的诗更强调动荡与孤独,而李白则是对思乡之情的深切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