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5:10: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10:05
吊魏敏功赠住庵通老
作者:王之道(宋代)
一别异生死,三年能几时。
埋玉不可见,拱木徒兴悲。
通老奉香火,坐阅岁月移。
圆颇点飞霜,夷旷真吾师。
此诗表达了对已故友人的思念。与友人一别,生死相隔,三年时间匆匆而过。埋藏的美玉再也无法见到,扶持的树木只能徒增伤感。通老在香火前奉献,坐在那儿静静地看着岁月流逝。圆颇的雪花轻轻飘落,夷旷的境界才是我真正的老师。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王之道,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其诗作多表达对友人的怀念与人生哲理,风格沉郁而富有哲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王之道与魏敏功的生死离别之际,三年的时光使得思念愈加深刻,反映了诗人对逝去友谊的怀念和对时间无情流逝的感慨。
《吊魏敏功赠住庵通老》是一首充满感伤与哲理的诗作。诗中以“生死”的主题开篇,直截了当地表达了对亡友的思念。三年时光的流逝,似乎在提醒我们珍惜眼前人。诗人用“埋玉”隐喻已故的朋友,象征着那份珍贵但再也无法触及的情感。
接下来的“拱木徒兴悲”,则通过树木的生长描绘出一种自然的轮回与无常,让人对生死有了更深的思考。通老的香火奉献是对亡者的怀念,而“坐阅岁月移”的描写则透露出一种静谧的哀思,时间在此刻仿佛凝固,让人沉浸在对往昔的追忆中。
最后两句“圆颇点飞霜,夷旷真吾师”,更是将诗人的思考升华为对人生的哲学体悟。飞霜和夷旷的意象,传达出一种超然的境界,似乎在告诉读者,真正的智慧来自于对生命的理解与包容。
这首诗不仅仅是对友人的哀悼,更是对生命意义的深刻反思,展现了王之道独特的诗歌艺术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以怀念亡友为主题,深刻表现了对生死的思考与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强调了珍惜当下的生活态度与对智慧的追求。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交织在一起,构成了诗人对生死、友谊与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诗词测试:
诗中“一别异生死”表达了什么情感?
“埋玉不可见”所隐含的意思是什么?
下列哪一句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感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道与李白的作品都表现了对友人的怀念,但王之道更为沉重,透出对生死的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了轻松洒脱的情怀。两者在表达情感时各具特色,给读者不同的感受与启发。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