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15:3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15:35
作者:曹勋 〔宋代〕
明日立秋秋色至,
向晚雨随大风起。
翻盆如麻不足喻,
倒海倾江差可拟。
高林老木亚复折,
帘幕颓垣纷若委。
须臾霁色上南山,
落日烧云照淮水。
明天就是立秋,秋天的色彩渐渐显现,
傍晚时分,雨水伴随着强烈的大风而来。
翻腾的水面如同麻布一样,无法用言语来形容,
波涛汹涌的江河,似乎也可以与之相比。
高大的树林和古老的树木几乎都要折断,
帘幕和屋檐摇摆不定,像是随时会倒塌。
片刻之后,雨过天晴,南山的色彩渐渐明朗,
夕阳照耀着云彩,映照在淮水之上。
作者介绍:曹勋,宋代诗人,以其描绘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的诗作著称。其作品往往流露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秋季即将来临时的雨天,反映出诗人对时节变迁的敏锐观察,以及对自然力量的感受。作品中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壮丽与威严,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感慨与思索。
这首诗以立秋为背景,描绘了秋季来临时的一场大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深刻体验。首联以“明日立秋秋色至”开篇,点明时节,营造出一种即将转变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生动的比喻“翻盆如麻”、“倒海倾江”,形象地表现了雨水的猛烈和风的狂暴,使读者仿佛能够感受到那种磅礴的气势。诗中对于高大树林的描写,表现了自然的无情与力量,而“帘幕颓垣纷若委”则将这种力量与人类的脆弱形成鲜明对比,令人深思。
在最后两句中,诗人描绘了雨后天晴的美丽景象:“须臾霁色上南山,落日烧云照淮水。”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变化无常,更隐含着一种哲理,提醒人们珍惜眼前的美好。整首诗情景交融,抒情与写景相结合,既有对自然的敬畏,也有对生活的思索,展现出诗人深邃的情感和卓越的艺术才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自然的力量与人类的渺小展开,通过对激烈天气的描写,反映出自然的无情与美丽,表现出诗人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生活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节气是哪一个?
诗人在描写风雨时使用了哪些比喻?
诗中提到的“霁色”指的是什么现象?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旨在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与欣赏《过淮值雨偶成呈王枢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