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7:48: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7:48:20
胡关饶风沙,
萧索竟终古。
木落秋草黄,
登高望戎虏。
荒城空大漠,
边邑无遗堵。
白骨横千霜,
嵯峨蔽榛莽。
借问谁凌虐,
天骄毒威武。
赫怒我圣皇,
劳师事鼙鼓。
阳和变杀气,
发卒骚中土。
三十六万人,
哀哀泪如雨。
且悲就行役,
安得营农圃。
不见征戍儿,
岂知关山苦。
一本此下有,
争锋徒死节。
秉钺皆庸竖,
战士死蒿莱。
将军获圭组,
四句李牧今不在。
边人饲豺虎。
这首诗描绘了边疆的荒凉与战乱的悲惨。
胡关的风沙肆虐,
萧瑟的景象似乎与古老的时光相连。
树木凋零,秋草变黄,
我登高远望,看到敌军的踪影。
荒凉的城池空在大漠之中,
边境的城市无一处完好。
白骨横卧在千霜之上,
嵯峨的山峦遮挡了丛林的生机。
我想问,究竟是谁在凌虐百姓?
那些天之骄子,残暴而又威武。
我伟大的皇帝愤怒不已,
调动军队,敲响战鼓。
阳光变得如杀气般寒冷,
士兵们骚扰着中原的土地。
三十六万的百姓,
悲伤的泪水如雨下倾。
我在为行役而悲伤,
哪里能去营造农田?
不见征战的孩子,
怎能知道关山的艰苦?
这一切之下,
争斗只换来徒劳的死节。
执掌权杖的都是庸人,
战士们死于荒草之中。
将军虽获封赏,
李牧的英名却已不在。
边境的人们只能养活豺狼。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有“诗仙”之称。他一生游历广泛,作品以豪放、奔放著称,擅长抒情与写景,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自由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战乱频繁的时代,李白通过描绘边疆的荒凉和战士的苦难,表达了对国家动荡和百姓苦难的深切关怀。诗中流露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安定生活的渴望。
《古风其十四》是一首充满悲怆情感的诗,诗中通过对边境荒凉景象的描绘,展现了战乱带给人民的苦难。开篇的“胡关饶风沙”,将读者带入一个充满风沙与孤寂的环境,紧接着的“萧索竟终古”则进一步强化了这种荒凉的感觉,仿佛人类的历史在这里停滞不前。
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如“木落秋草黄”和“白骨横千霜”,不仅展现了凄凉的外部环境,也反映出内心的悲痛与无奈。李白在此将自然与人世相结合,透过景象的凋零,表达了对人间苦难的深切同情。
“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这一句更是道出了诗人对流亡生活的无奈与对安定生活的渴望,流露出对战乱的强烈反感。结尾时,李牧的提及则突显了英才的缺失与时代的悲哀,边疆不仅饲养着豺狼,也饲养着无尽的苦难与绝望。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显示了李白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注。他以悲怆的笔调,记录了一个时代的苦难,激发读者的共鸣,使人不禁思考战争的意义与代价。
整首诗以悲怆的语调,揭示了战争的惨烈及其对百姓的影响,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与对国家命运的关怀。李白通过对边境苦难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思考,呼唤人们对和平与安定的向往。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白骨横千霜”意指什么?
填空题:诗中“且悲就行役,安得____”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判断题:李白在诗中对战争持积极态度。 (对/错)
这些书籍和资料将有助于读者更深入地理解李白的诗歌及其背景,丰富对古诗词的欣赏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