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8:27: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27:28
念奴娇(再和)
作者:刘克庄
梦中忘却,已闲退谏草犹藏怀袖。
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
秃似葫芦,辣于姜桂,衰飒同蒲柳。
没安顿处,不如归去丘首。
岁晚筋力都非,任空花眩眼,枯杨生肘。
客举前修三数个,待与刘君为寿。
或号憨郎杨朴,或称钝汉玉川,
或自呼聱叟次山。一篇齐物,读时咽以卮酒。
梦中我已经将一切忘却,闲退后,怀中仍藏着那谏言的草稿。
文才不善于铺张粉饰,而武力又怎能有效防守?
头顶光秃,像葫芦;性情辛辣,似姜桂;衰老的样子,仿佛蒲柳。
无处安顿,不如归去丘首。
岁末时节,气力已衰,任凭空花在眼前浮现,枯杨却长出了肘。
朋友们举杯庆祝,想要和刘君共度寿辰。
有人称我为憨厚的杨朴,有人称我为迟钝的玉川,
也有人自称聱叟,住在山中。读那齐物篇时,泪水忍不住流下,仿佛酒已入喉。
作者介绍:刘克庄,字仲明,号阮亭,宋代著名诗人,词人。他以豪放激昂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写历史和人生哲思,具有较强的个性和鲜明的时代特征。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诗人通过个人的失落与对时局的思考,表达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未来的迷茫。作品中流露出对友情的珍视与人生态度的反思。
《念奴娇(再和)》是刘克庄在经历了人生的波折与困惑后所作的一首词。整首词情感深沉,表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友谊的珍惜。开头以“梦中忘却”引入,展现了内心的迷惘与对往事的追忆;接着提到“文不会铺张粉饰,武又安能战守”,既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才华的自谦,也暗含了对当时社会环境的无奈与失望。接下来的比喻,诸如“秃似葫芦,辣于姜桂”,不仅形象生动,且传达了诗人对自身衰老的感慨以及对世界的苦涩看法。
后半部分则转向对友谊的描绘,提到与刘君共庆生辰,亲切的称谓使得整个词调和了情感的沉重,增添了温情的气息。最后以“读时咽以卮酒”结束,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执着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整首词在情感上层层递进,既有个人的孤独与反思,又有对友情的深情与祝福,展现了刘克庄深刻的内心世界和对生命的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形象化的意象,使得情感更为深切,同时也通过对比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例如,“秃似葫芦”与“辣于姜桂”的对比,不仅描绘了诗人的外貌特征,也隐含了内心的苦涩与自嘲。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主题在于对人生的思考与对友谊的珍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对现状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期盼,体现了对生命的深刻理解与感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文不会铺张粉饰”的意思是:
A. 诗人对自己的文学才华有自信
B. 诗人认为自己的文学才华不够
C. 诗人认为文学不需要装饰
“秃似葫芦”是用来形容:
A. 诗人的智慧
B. 诗人的年龄和外貌
C. 诗人的性格
“岁晚筋力都非”表达的情感是:
A. 年轻时的豪情壮志
B. 对老年衰弱的无奈和感慨
C. 对未来的乐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