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春日杂兴》

时间: 2025-04-30 21:23:08

诗句

四十余年学养生,谁知所得亦平平。

体孱不犯寒时出,路湿常寻乾处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3:08

原文展示:

春日杂兴
四十余年学养生,
谁知所得亦平平。
体孱不犯寒时出,
路湿常寻乾处行。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四十多年来学习养生的经历,结果却感到收获平平。身体虚弱,使得他在寒冷的时节只能出门,而在湿滑的道路上,他总是寻求干燥的地方行走。

注释:

  • 四十余年:指诗人年岁已大,经历了四十多年的生活。
  • 学养生:学习如何保持健康和延年益寿的知识和方法。
  • 平平:平常,普通,未能达到理想效果。
  • 体孱:身体虚弱,状态不佳。
  • 寒时:寒冷的时候,冬季。
  • 路湿:道路湿滑,可能是因雨水或其他原因。
  • 乾处:干燥的地方。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涉及显著的历史典故,但通过“养生”一词,隐含了道家和儒家关于生命、健康和长寿的哲学思想。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细腻著称,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感和家国情怀。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时值南宋国势衰弱,诗人心中充满忧虑。经历了多次的政治失意和个人的健康问题,使得他对养生的思考更加深刻。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表达,深刻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失落与无奈。开头的“学养生”表明了诗人对生命和健康的重视,四十年的努力并没有带来显著的成果,反映了一个人对追求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之感。这种感受在“体孱不犯寒时出”中得到了进一步的体现,身体的虚弱让他不得不谨慎应对寒冷的天气,这不仅是对身体状态的反映,也是对人生无奈的感叹。

“路湿常寻乾处行”则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以及他在逆境中仍努力寻求生存之道的精神。整首诗虽简练,但却充满了哲理,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有对人生理想的追求,具有深厚的情感和思考。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四十余年学养生”:表达了诗人长时间的努力学习养生。
    • “谁知所得亦平平”:感慨努力之后的结果却平常无奇。
    • “体孱不犯寒时出”:身体虚弱,寒冷时节外出困难。
    • “路湿常寻乾处行”:在潮湿的路面上,努力寻找干燥的地方行走,象征着对健康的追求和生存的挣扎。
  • 修辞手法

    • 对比:努力与结果的对比,强调失落感。
    • 形象:通过“寒时”和“湿路”,生动描绘了诗人的生活状态与内心感受。
  • 主题思想:这首诗表达了对养生的追求与生活现实的失落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和对健康的渴望。

意象分析:

  • 养生:象征着对健康和长寿的追求。
  • 寒时:象征着生活的困境与挑战。
  • 湿路: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难险阻。
  • 乾处:象征着希望与生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花了多少年学习养生?

    • A. 三十年
    • B. 四十余年
    • C. 五十年
    • D. 二十年
  2. 诗中“体孱”指的是什么?

    • A. 身体强壮
    • B. 身体虚弱
    • C. 身体健康
    • D. 身体疲惫
  3. 诗人常常寻找什么样的道路行走?

    • A. 湿滑的
    • B. 干燥的
    • C. 坎坷的
    • D. 平坦的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春望》
  • 王维的《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陆游的《春日杂兴》与王维的《鹿柴》,两者都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但陆游更强调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感受,而王维则侧重于自然的宁静和心灵的寄托。

参考资料:

  • 《陆游诗文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 酬张籍王建 郊居即事 观冬设上东川杨尚书 谢令狐绹相公赐衣九事 送僧归天台 送郑少府 送友人游蜀 逢旧识 送沈鹤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虎字头的字 为渊驱鱼 包含撂的词语有哪些 其道无由 氏字旁的字 包含拆的成语 包含革的成语 先字旁的字 人死留名 龟玉毁椟 横杀 包含喟的词语有哪些 耂字旁的字 俞然 浮石沉木 卤字旁的字 石桥 洁滫 陟健 包含渲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