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4:44:0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44:02
《满江红 赠密庵》
作者:李道纯
一粒金丹,这出处孰知年劫。
若不识根源,怎生调燮。
况是自家元有底,何须着相胡施设。
我分明举似学仙人,天机泄。
软如绵,硬似铁。
利如金,圆似月。
又不方不圆,无亏无缺。
放则迸开天地穷,收来隐在虚无穴。
问不收不放作么生,应难说。
这颗金丹的来源,谁能知道经历了多少岁月?
如果不认识它的根源,又如何能调和它?
况且这本就是自家所拥有的,何必在外面胡乱施设?
我分明想像仙人那样,泄露了天机。
柔软得像绵,坚硬得像铁。
像金子一样锋利,像月亮一样圆满。
又不方也不圆,无缺也无损。
放开时它可以冲开天地,收拢时又隐藏在虚无之中。
问那不收不放的道理又是什么,我想应该很难说清。
李道纯,元代诗人,擅长道教题材的诗作,其作品多表现出对自然与宇宙的思考,追求超脱的境界。
此诗写于李道纯对道教修炼的深刻思考时,反映了他对金丹理论的理解,以及对内心修养的追求。
《满江红 赠密庵》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诗作,诗中通过金丹的比喻,表达了对人生真谛和宇宙本质的思索。诗人用金丹作为象征,深刻地探讨了人们对于生命、存在和精神修炼的认知。诗的开头提到金丹的来源,暗示了人们对宇宙奥秘的无知,继而提出如果不能理解其根源,又如何能达到调和的境界。
接着,诗人强调自我内在的修炼,表明本质是自家所固有的,反映了道教“无为而治”的思想。诗中使用了许多对比和比喻,如“软如绵,硬似铁”,传达了修炼过程中的矛盾与统一,强调了内心的柔韧与坚韧。
整首诗以一种流畅的节奏和深邃的意象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宁静,既有形而上的哲思,又有对人生的深刻反思。诗人表现出的对道教真理的追求,给人以启迪与思考,使读者在字里行间感受到一种精神的升华。
整首诗围绕“内在修炼”的主题展开,强调对自身本质的认识与探求,反映了道教哲学的智慧与深邃。
“金丹”象征着什么?
诗中的“软如绵,硬似铁”主要表达了什么?
诗中提到的“放则迸开天地穷”主要探讨了什么?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