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5:05: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05:20
原文展示:
出处何心一似云,世间万事不关身。
补天链石无虚日,忧国如家有几人。
千载芬香只忠孝,百年富贵竟埃尘。
看君两鬓青青在,不晚皈来侍玉宸。
白话文翻译:
出自何处的心思如同浮云,世间的万事与我无关。
补天的链石每天都在忙碌,关心国家如同关心自己的家又有几人呢?
千年流传的芬芳只在于忠诚和孝道,百年的富贵最终变得如同尘埃。
看你两鬓已渐渐变白,不晚啊,归来侍奉明君。
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字廷秀,号阮亭,南宋时期著名诗人,善于山水田园诗,风格清新自然,且有深厚的爱国情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给徐宋臣,表明对其前途的祝福,同时也表达了对国家和个人责任的思考。
诗歌鉴赏:
《送徐宋臣监丞补外》是一首富有哲理和情感的诗作。诗人通过对社会责任与个人命运的思考,表达了对徐宋臣的祝福和对国家的忧虑。首句以“云”比喻人心的漂泊,反映了当时士人对浮华世界的无奈。接着,诗人提到补天的链石,隐喻国家需要时刻有人在努力承担责任,忧国忧民的情怀在此显露无遗。
接下来的两句将忠孝与富贵对比,强调了真正的价值在于忠诚和孝道,而非短暂的荣华富贵。最后两句则以对徐宋臣的劝勉收尾,虽已年渐两鬓斑白,但归来侍奉明君仍是可行之事,寓意着无论何时都能为国家贡献力量。整首诗在感情上层层递进,既有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又有对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杨万里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强调个人对国家的责任,忠孝才是长久的美德,而浮华的富贵终究是短暂的。在人生的旅途中,时光虽逝,理想与责任应常存心间。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补天链石”是指哪个神话故事?
诗人认为真正的美德是什么?
“不晚皈来侍玉宸”中的“玉宸”指的是谁?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杨万里的这首诗更注重对责任与理想的探讨,而李白则倾向于豪放的饮酒赋诗,二者反映出不同的情感与价值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