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21:00: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1:00:51
晓登怀古堂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度暑过於岁,初凉别是天。
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
病骨殊轻甚,幽襟一濂然。
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初秋时节,经历了炎热的夏天后,感受到初凉的气息,独自走在秋露湿润的草地上,欣赏清晨的莲花。在身体病弱的情况下,诗人感到内心的安宁与轻松,尽管身处尘世,但也不在乎官场的纷扰,何必去追寻那远离尘嚣的山林泉水呢?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在古代文人中是常见的主题。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年代。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失望。
《晓登怀古堂》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写初秋的美丽景色时,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度暑过於岁,初凉别是天”,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感悟,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随着夏季的结束,初秋的凉爽让人感到一丝愉悦,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在这句中,诗人通过“独穿”这一动作,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似乎在寻找内心的平静。他在露水湿润的草地上漫步,欣赏清晨的莲花,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而“病骨殊轻甚,幽襟一濂然”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宁静,尽管身体虚弱,但内心却感到无比轻松。
最后两句“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所谓态度。他不在乎世俗的纷扰,反而更愿意在平淡中寻找内心的安宁。这首诗在自然与人生的交融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诗人通过描绘初秋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初凉”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开始?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幽襟一濂然”这句中的“濂然”意指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