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晓登怀古堂》

时间: 2025-04-20 21:00:51

诗句

度暑过於岁,初凉别是天。

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

病骨殊轻甚,幽襟一濂然。

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21:00:51

原文展示

晓登怀古堂
作者:杨万里 〔宋代〕

度暑过於岁,初凉别是天。
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
病骨殊轻甚,幽襟一濂然。
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在初秋时节,经历了炎热的夏天后,感受到初凉的气息,独自走在秋露湿润的草地上,欣赏清晨的莲花。在身体病弱的情况下,诗人感到内心的安宁与轻松,尽管身处尘世,但也不在乎官场的纷扰,何必去追寻那远离尘嚣的山林泉水呢?

注释

  • 度暑:度过炎热的夏天。
  • 初凉:初秋的凉意。
  • 独穿:独自走过。
  • 秋露草:秋天露水湿润的草地。
  • 晓风莲:早晨的风吹拂下的莲花。
  • 病骨:指身体虚弱。
  • 幽襟:内心的清幽情怀。
  • 聊吏隐:谈论官场的隐晦。
  • 林泉:指远离城市的山林和泉水,象征隐逸生活。

典故解析

这首诗并没有直接引用历史典故,但它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官场生活的厌倦,这在古代文人中是常见的主题。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政治家。他以清新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而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景色和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此诗写作于南宋时期,正值社会动荡、政治腐败的年代。诗人通过描写自然景色,反映了他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以及对当时社会的无奈与失望。

诗歌鉴赏

《晓登怀古堂》是一首充满自然气息的诗作,诗人在描写初秋的美丽景色时,融入了自己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开篇“度暑过於岁,初凉别是天”,诗人通过对季节变化的感悟,表现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无常。随着夏季的结束,初秋的凉爽让人感到一丝愉悦,同时也引发了对过往岁月的回忆。

“独穿秋露草,来看晓风莲”,在这句中,诗人通过“独穿”这一动作,表现出一种孤独的状态,似乎在寻找内心的平静。他在露水湿润的草地上漫步,欣赏清晨的莲花,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的情怀。而“病骨殊轻甚,幽襟一濂然”则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宁静,尽管身体虚弱,但内心却感到无比轻松。

最后两句“不妨聊吏隐,何必更林泉”,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的无所谓态度。他不在乎世俗的纷扰,反而更愿意在平淡中寻找内心的安宁。这首诗在自然与人生的交融中,体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深刻理解。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度暑过於岁:经历了炎热的夏天,暗示时间的流逝。
  2. 初凉别是天:初秋的凉意与夏天的炎热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季节的变化。
  3. 独穿秋露草:独自走在露水湿润的草地上,呈现出一种孤独的情境。
  4. 来看晓风莲:在清晨的微风中欣赏莲花,表现出一种对自然的热爱。
  5. 病骨殊轻甚:身体虽病弱,但内心却感到轻松,反映出内心的宁静。
  6. 幽襟一濂然:内心情怀清幽,如同流水般的宁静。
  7. 不妨聊吏隐:不在乎官场的纷扰,表现出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8. 何必更林泉:何必去追求隐逸生活,反映出对自然与内心安宁的思考。

修辞手法

  • 比喻:如“幽襟一濂然”,将内心宁静比作流水。
  • 对仗:整首诗在结构上有对仗之美,增强了韵律感。
  • 抒情:诗人通过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感,情景交融。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的主题是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超然。诗人通过描绘初秋的美丽景色,表达了对内心平静的向往,反映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展现了他的人生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初凉:象征着新生与希望,代表着时光的流逝。
  • 秋露草:象征着生命的滋润与自然的美好。
  • 晓风莲:象征着清新与宁静,暗示内心的安宁。
  • 病骨:象征着人类的脆弱与无常。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初凉”指的是哪个季节的开始?

    • A. 春
    • B. 夏
    • C. 秋
    • D. 冬
  2. 诗人对官场的态度是?

    • A. 热衷
    • B. 无所谓
    • C. 渴望
    • D. 失望
  3. “幽襟一濂然”这句中的“濂然”意指什么?

    • A. 清新
    • B. 平静
    • C. 哀伤
    • D. 热烈

答案

  1. C. 秋
  2. B. 无所谓
  3. B. 平静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对故乡的思念,情感深刻。
  • 《山中问答》(王维):探讨隐逸生活与自然的关系。

诗词对比

  • 《晓登怀古堂》《归园田居》(陶渊明):
    • 两首诗都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但杨万里的诗更强调了内心的宁静,而陶渊明则更注重于对自然的归属感。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诗人杨万里研究》
  • 《古诗词鉴赏与解析》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罗溪望夫岭二首 其一 极暑题钓雪 微雨,玉井亭观荷 过新开湖五首 送吉州通判赵德辉上印赴阙 过玉山东三塘五首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六 题金山妙高堂 赠刘惠卿二首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勇退急流 闲衅 饼锭 门字框的字 师心自任 耒字旁的字 杞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风华正茂 染蓝涅皂 破产荡业 生字旁的字 鱼浪 朝钟暮鼓 缶字旁的字 飘回 鼻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