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12:1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2:16:10
清平乐
作者:陈曾寿
笛声幽怨,愁锁深深院。
月上林梢霞影淡,一笑天人初见。
空山雪闭云遮,温存绝代铅华。
待到千红闹处,故应不见梅花。
笛声幽怨,愁苦锁住了深深的院子。
月光照上林梢,霞光微淡,仿佛天人初次相见的笑容。
空山被雪覆盖,云雾遮住了视线,温柔的存留着绝世的美丽。
等到万紫千红争艳之时,应该看不到梅花的身影。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天人初见”有可能指代神话传说中仙人初遇的美好情景,表现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与感叹。
作者介绍
陈曾寿,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文化繁荣的时代。他以清新婉约的风格著称,作品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常融合细腻的感受与哲理的思考。
创作背景
《清平乐》创作于清代,诗人在此时期受传统文化和个人情感的影响,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感慨与对世事无常的思考。
《清平乐》整体上营造了一种幽静而富有情感的氛围。开篇的“笛声幽怨”,便立刻吸引读者的注意,笛声不仅是音乐的表现,更是心情的写照,带有浓郁的哀愁色彩。接下来的“愁锁深深院”,深刻地传达出主人公内心的孤独与忧愁。这种情感通过月光的描写得到了缓解,“月上林梢霞影淡”,月光和霞光的交相辉映,仿佛在给这份愁苦增添一丝温柔的光辉。
而后,诗人再一次回归到孤寂的山林,空山雪闭、云遮的意象,似乎在描绘一种与世隔绝的状态。此时,诗人的情感愈发深沉,温存绝代铅华,暗示了美丽的事物往往是短暂的,令人心生向往却难以把握。
最后,诗句“待到千红闹处,故应不见梅花”给人一种意外的转折。盛开的花朵象征着繁华与热闹,但在这样的景象中,梅花却隐匿不见。这既是对世间繁华的感慨,也表达了对孤独高洁的梅花的思念和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幽怨的笛声、孤寂的环境,描绘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对孤独高洁情怀的珍视,表达了对世事无常的感慨。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笛声幽怨”中的“幽怨”主要指什么?
A. 高兴
B. 哀愁
C. 激昂
答案:B
诗中提到的“梅花”象征着什么?
A. 热闹
B. 高洁
C. 繁华
答案:B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繁华的向往
B. 对孤独的珍惜
C. 对美好的失落
答案:C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清平乐》与李白的《月下独酌》进行比较,前者更强调孤独与高洁,后者则表现了对月的向往与饮酒的乐趣,两者都在不同的境遇中抒发了对美的感慨。
推荐书目
此框架为理解和学习《清平乐》的诗词提供了全面的视角与深刻的分析,适合诗词爱好者深入研究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