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5:36: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5:36:09
原文展示:
肩舆过了九华西,恨杀秋云故故低。
遮尽奇峰时放出,逐峰放出不教齐。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乘坐轿子经过九华山时的情景,感叹秋天的云朵低沉得让人心生怨恨。云层遮住了奇特的山峰,偶尔露出的一些峰峦也显得不成气候,似乎无法与那些壮丽的山峰齐名。
注释:
典故解析:
九华山是中国著名的佛教圣地,历史悠久,风景如画。在古代诗词中,常用山水来寄托情感,表达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感慨。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清新自然,风格独特。他的诗歌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态度的深刻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杨万里晚年时期,当时他游历山水,心中充满了对自然的感悟与思索。九华山的美景与秋季云朵的变化,使他产生了感慨,借此表达自己对景色的欣赏和对人生的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九华山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秋天的感受和对自然的深刻理解。开头的“肩舆过了九华西”一语,生动地描绘了诗人游历的场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诗人对秋云的低沉表达了内心的失落与无奈,仿佛云层的压迫也反映了他内心的情绪。接下来的两句则展示了奇峰的遮蔽与偶尔的显现,诗人用“逐峰放出不教齐”的方式,传达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和独特视角。
整首诗不仅仅是描写山水,更是通过自然景象的变化,反映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云的低沉与峰的奇特形成鲜明对比,营造出一种似有若无的美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深切感悟和对生活的哲学思考。诗中蕴含的情感,既有对美景的赞叹,也有对人生无常的感慨,显示出诗人丰富而深邃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细腻观察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悟,体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情感和对生活哲理的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肩舆”指的是什么?
A. 一种鸟
B. 一种交通工具
C. 一种植物
D. 一种乐器
诗人对秋云的态度是怎样的?
A. 喜欢
B. 恨透了
C. 无所谓
D. 崇拜
“奇峰”在诗中象征着什么?
A. 自然的美好
B. 人生的无常
C. 诗人的烦恼
D. 诗人的快乐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