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23:09:0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23:09:03
四月二日进士唱名,以省试官待罪。殿庐遇林
——杨万里〔宋代〕
清晓朝帝所,就列复少须。
不逢林夫子,於何得故吾?
宫云霁犹未,宸风夹亦初。
说诗怜新体,信美古则无。
将无古人拙,未必今制疏。
夜归辱良讯,送似谈笑余。
病怀翻不乐,此意从谁舒?
短歌纪幽事,老矣复焉如。
在清晨,我在朝廷的殿堂上,静静地等待着进士的录取。
却没有见到林夫子,心中不免感到疑惑。
宫殿的云彩尚未散去,初春的风也刚刚吹起。
谈说诗歌,怜惜新体的美,古老的诗却显得无趣。
古人或许拙劣,但未必今人就能写得更好。
夜晚归来,听到的消息让我感到羞愧,送别时却带着笑容。
愁苦的心情无法愉悦,这种情怀又向谁倾诉呢?
短歌记录着幽幽的往事,老了之后又能如何呢?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江西吉安人,南宋著名诗人、词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田园为题材,表达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此诗作于进士考试之际,表达了诗人对科举的感慨与对古代诗歌的思考。在经历了长久的等待与不安后,诗人通过与林夫子的对比,反思了古今诗歌的差异。
杨万里的《四月二日进士唱名,以省试官待罪。殿庐遇林》是一首充满思考和感慨的诗作,展现了诗人对古代诗歌的敬仰与对现代诗歌的疑虑。诗中开篇即描绘了清晨的氛围,透过“清晓朝帝所”的描写,表现了进士录取的庄重与期待。然而,不见林夫子的身影,使诗人心生疑惑,体现出对古代诗人智慧的渴望与对当今诗歌的反思。
在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以“宫云霁犹未”描绘出一种静谧而又略显压抑的气氛,恰如他在等待中感受到的焦虑。而“说诗怜新体,信美古则无”则是诗人对现代诗歌的自省与否定,似乎在说当代诗人的创作难以超越古人的成就。诗人用“将无古人拙,未必今制疏”表达了一种对古今文学的谦逊态度,暗示着当代作品虽多,却未必能达到古人的高度。
结尾部分,诗人通过“短歌纪幽事”反思自己的生命,表达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人生的无奈与感慨。这首诗不仅是一种文学创作,更是一种对个人、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展现了杨万里作为诗人的深邃与睿智。
整首诗通过对古今诗歌的比较,表达了对传统的尊重与对现代的反思,同时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诗人在古今之间寻求自我定位,最终感受到生命的短暂与无常。
杨万里的字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林夫子”指的是谁?
诗中提到的“清晓”指的是哪个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