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3:58
《采桑行》
作者:顾禧〔宋代〕
蚕者不得衣,不蚕者得衣。
长安富贵家,上锦下襦。
蚕农辛苦养蚕却得不到衣物,而那些不养蚕的人却能穿上华丽的衣服。长安的富贵人家,身上穿着上等的锦衣,下身则是华丽的襦裙。
“长安”指的是当时的都城,象征着繁华与富贵。诗中对比了辛勤劳作与享受成果的关系,反映了社会的不公。
作者介绍:顾禧是宋代的一位诗人,生活在经济繁荣的时代,诗作多描绘社会风貌,关注民生疾苦。
创作背景:这首诗创作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的时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阶层差异与贫富不均,揭示了辛劳与享受之间的矛盾。
《采桑行》通过简洁的语言和鲜明的对比,深刻揭示了社会的不平等。诗中“蚕者不得衣”的描写,直接表达了那些辛勤劳作却得不到应得报酬的人的无奈与辛酸;而“不蚕者得衣”的句子则揭示了那些不劳而获、依靠社会资源而过上富裕生活的人。这种鲜明的对比让人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迫感,同时也引发了对社会现象的反思。通过“长安富贵家”的描写,诗人将视角聚焦于权贵阶层,彰显了社会的奢华与普通百姓的困苦之间的巨大鸿沟。整首诗虽短,但情感深邃,直击人心,表现出诗人对社会现象的敏锐洞察与深切关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揭示社会的贫富差距,批判了不劳而获的现象,表达了对劳动者的同情与对社会不公的反思。
诗词测试:
诗中“蚕者不得衣”的意思是?
A. 养蚕的人可以穿衣服
B. 养蚕的人得不到衣物
C. 不养蚕的人得衣物
D. 以上皆是
诗中描绘的“长安富贵家”的形象主要体现在什么方面?
A. 生活艰辛
B. 衣着华丽
C. 劳动者的辛苦
D. 自然风光
答案: 1. B 2. 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顾禧的《采桑行》与李白《将进酒》进行对比,前者关注社会现实,后者则表现豪情壮志,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