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2:17
发沅江
作者:黄湘南〔清代〕
午发沅江县,微风一棹安。
山趋南嘴尽,水入洞庭宽。
极浦澹空翠,芳洲生暮寒。
萧萧惊岁晚,天外雁声残。
在正午时分,我从沅江出发,微风轻轻吹拂着船身,让人感到舒适安宁。
远处的山岭在南边尽头汇聚,江水奔流入宽广的洞庭湖。
在遥远的岸边,水天一色,空中荡漾着淡淡的绿色,芳香的洲滩上生出了一丝秋天的寒意。
渐渐地,岁末的萧条让我心生惊惧,远方传来的雁鸣声渐渐消散。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黄湘南,清代诗人,生活在一个风起云涌的时代,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社会的变化和个人的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山水田园,富有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发沅江》创作于黄湘南的一次江上游历,诗中通过描绘江水、山岭及秋雁,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色的热爱以及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发沅江》是一首描写江南水乡的诗,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沅江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情感。开篇“午发沅江县,微风一棹安”,用简洁的语句描绘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仿佛我们也跟随诗人一同漂流于清澈的江水之上。接下来,“山趋南嘴尽,水入洞庭宽”,则通过空间的拓展让读者感受到江水的辽阔与深邃,象征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
在极浦的描写中,“极浦澹空翠,芳洲生暮寒”透露出浓厚的秋意,生动地表现出自然的景象与诗人内心的感受相互呼应。最后一句“萧萧惊岁晚,天外雁声残”则将整首诗的情感推向高潮,岁末的萧条感与远方雁鸣的孤寂感交织在一起,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以简洁而富有层次的语言,描绘了江南水乡的自然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与宁静之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生命流逝的感慨与对自然的热爱,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和内心的孤独感,反映出对时光的珍视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发沅江》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黄湘南
C. 杜甫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洞庭”指的是哪个地方?
A. 湖南省的一个湖
B. 湖北省的一个湖
C. 四川省的一个湖
D. 江苏省的一个湖
“萧萧惊岁晚”中的“萧萧”主要形容什么?
A. 雨声
B. 风声
C. 鸟鸣
D. 水声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黄湘南的《发沅江》与王维的《山居秋暝》在描绘自然景色上均展现出细腻的情感,前者侧重于江水的流动与岁月的流逝,后者则更多表现山林的宁静与内心的安宁。两首诗虽有不同的背景,但都传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