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次韵乡友》

时间: 2025-05-07 06:10:19

诗句

书生作计已差殊,况复真穷五技鼯。

空费寸阴酬急羽,还同斗米饱侏儒。

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

茅屋春寒明月夜,梅花曾与寄声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6:10:19

原文展示:

书生作计已差殊,况复真穷五技鼯。
空费寸阴酬急羽,还同斗米饱侏儒。
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
茅屋春寒明月夜,梅花曾与寄声无。

白话文翻译:

这位书生的打算与实际情况已经大相径庭,更何况他真的是穷得连五技都无法掌握。
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光去追求急功近利,最终却发现和那些吃斗米的侏儒没有什么区别。
海鸥之间的盟誓相隔千里,那仙鹤的梦又何曾飞到繁华的九衢呢?
在春寒的明月夜里,我的茅屋之中,梅花曾与我相寄的声音已然无踪。

注释:

  • 书生:指读书人或知识分子。
  • 五技鼯:指五样技术,这里暗指书生的才华和技艺。
  • 寸阴:指短暂的时间。
  • 急羽:急于求成。
  • 斗米:指少量的食物,喻指生活拮据。
  • 侏儒:比喻身材矮小的人,这里暗指微不足道的人。
  • 鸥盟:海鸥之间的盟誓。
  • 九衢:指繁华的城市。
  • 茅屋:草屋,指诗人的居所。
  • 梅花:春天的花,象征清雅和孤傲。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方岳,宋代诗人,字子云,号玉山,晚号天池,生于晚唐,卒年不详。他以清新脱俗的风格著称,作品多表现对自然、人生的深刻思考和独特见解。

创作背景:

《次韵乡友》创作于方岳与友人之间的书信往来中,表达了他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诗中反映出诗人对自身处境的深刻反思以及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歌鉴赏:

《次韵乡友》是一首蕴含深意的诗歌,方岳通过对自身处境的借喻,展现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思考。诗的开头以“书生作计已差殊”引出,表明他曾有过理想的追求,但现实的困境让他的理想与实际相差甚远,暗喻了许多读书人面临的窘境。

接着,诗人用“空费寸阴”来表达时间的流逝与追求的无果,显示出他对时间的珍惜和对生活的无奈。通过“斗米饱侏儒”的比喻,诗人自嘲自己的境遇,体现出一种自我解嘲的幽默感,既表现出对现实的无奈,也透露出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在后两句中,“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则以鸥和鹤的意象,表达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与梦想的遥不可及。最后一句“茅屋春寒明月夜,梅花曾与寄声无”,意境凄清,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与孤独的感受,梅花的象征使得情感更加深沉。

整首诗层次分明,情感真挚,既有对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的无奈,以及对友情的珍视,展现了宋代文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书生作计已差殊:书生的计划和理想与现实差距很大。
  • 况复真穷五技鼯:更何况他真的是穷得连基本的技艺都无法掌握。
  • 空费寸阴酬急羽: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去追求急功近利。
  • 还同斗米饱侏儒:结果和那些生活贫苦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 鸥盟正尔隔千里:海鸥的誓言却因距离而难以实现。
  • 鹤梦何曾到九衢:鹤的梦想又怎么能够飞到繁华的城市呢?
  • 茅屋春寒明月夜:在春寒的明月夜里,我的茅屋之中。
  • 梅花曾与寄声无:梅花曾寄给我的声音,如今已无踪影。

修辞手法:

  • 比喻:将书生的追求与鸥和鹤的梦想相提并论,展现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 对仗:如“鸥盟正尔隔千里,鹤梦何曾到九衢”,展示了诗的工整和美感。
  • 意象:梅花象征着孤独与清高,茅屋则体现了诗人的生活状态。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反思,表现出诗人对生活现状的无奈与对友人的思念,同时也展现出一种豁达和自嘲的态度。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书生:象征知识分子对理想的追求。
  • 梅花:象征孤独、高洁与思念。
  • 茅屋:象征诗人的贫困与简朴的生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人通过哪个意象来表达对理想与现实的反思? a) 鸥
    b) 梅花
    c) 茅屋

  2. 诗中提到的“斗米”指代什么? a) 丰富的食物
    b) 贫穷的生活
    c) 理想的追求

  3. “书生作计已差殊”中“差殊”意指什么? a) 一样
    b) 相差甚远
    c) 一般

答案

  1. b) 梅花
  2. b) 贫穷的生活
  3. b) 相差甚远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表达了思乡与孤独的情感。
  • 《夜泊牛津》(王安石):反映了对友人的思念与人生的感悟。

诗词对比: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同样表现了对自然和人情的感悟,意境清幽,情感深沉。

解读: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有相似之处,都通过自然景物传达内心的孤独与思念,但方岳的诗更注重现实的困境与自我反思,而张若虚则更侧重于对自然之美的赞美与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古诗词鉴赏辞典》
  • 《方岳全集》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桃源行 林园即事寄舍弟紞(次荆州时作) 田园乐七首·其三 辋川集 华子冈 留别山中温古上人兄并示舍弟缙 送岐州源长史归(同在崔常侍幕中,时常侍已殁) 扶南曲歌词五首 献始兴公 赠祖三咏 送崔三往密州觐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皱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虫字旁的字 讨负 大字旁的字 舒达 佛结尾的成语 洒酽春浓 山水相连 云窗霞户 匕字旁的字 禾字旁的字 燕翼诒孙 迫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祁奚之举 参开头的成语 湮远 游畜 什伍东西 齿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