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微雨》

时间: 2025-07-26 12:49:23

诗句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6 12:49:23

微雨

作者: 陆游 〔宋代〕

原文展示:

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
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
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
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


白话文翻译:

傍晚时分天气特别浑浊,黄昏的月亮依然明亮。
忽然吹来微微的细雨,让我感到一丝寒意降临。
树梢上的小鸟刚刚安静下来,草根里的虫子也开始鸣叫。
我呼唤小童去拿一件半臂衣服,我想在台阶旁走一走。


注释:

  • 晡後: 黄昏,傍晚。
  • 气殊浊: 天气显得特别浑浊。
  • 黄昏月尚明: 黄昏时分,月亮依然明亮。
  • 忽吹微雨过: 突然飘来细雨。
  • 小寒生: 感觉到一丝寒意。
  • 树杪雀初定: 树梢上的小鸟刚刚安静下来。
  • 草根虫已鸣: 草根里的虫子开始鸣叫。
  • 呼童取半臂: 呼唤小童去拿半臂衣服。
  • 傍阶行: 在台阶旁走动。

典故解析:

  • 诗中没有特别明确的典故,但“半臂”是古代的一种衣物,常用于表示天气变化时的穿着选择,体现了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与感受。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的爱国诗人,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反对金朝统治。作品风格豪放,情感真挚,尤其擅长抒发个人情怀和国家命运。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陆游晚年,反映了他对自然变化的细腻感受,同时也流露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在南宋时期,社会动荡与个人命运的纠葛,使得诗人常常在自然景象中寄情于怀。


诗歌鉴赏:

《微雨》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诗作。全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傍晚时分的景象,既有对自然的观察,也有自身的感受。开篇“晡後气殊浊,黄昏月尚明”描绘了一个黄昏的场景,天气浑浊却有着明亮的月光,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营造出一种朦胧而清晰的美感。

随后的“忽吹微雨过,便觉小寒生”则将细雨与寒意相结合,传达出一种内心的触动,细雨带来的不仅是气候的变化,更是对生活的思考。接下来的“树杪雀初定,草根虫已鸣”展现出自然界的生动,鸟儿安静下来,虫子开始鸣叫,似乎在回应着外界的变化。

最后一句“呼童取半臂,吾欲傍阶行”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渴望,虽然天气变冷,却仍想在外走动,显示出他对自然的热爱与思考。这首诗不仅描绘了微雨的景象,更通过自然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情感,体现了陆游作为诗人对生活的热情与细腻的观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晡後气殊浊: 描述傍晚时分的天气,浑浊的空气给人一种沉闷的感觉。
  2. 黄昏月尚明: 黄昏的月亮依旧明亮,与浑浊的气候形成对比,暗示着即使环境不佳,仍有美好的事物存在。
  3. 忽吹微雨过: 突然降临的细雨,象征着季节的变迁,也可能暗示着生活中的突发事件。
  4. 便觉小寒生: 细雨带来的寒意,让人感受到天气的变化,反映出诗人对自然敏感的观察力。
  5. 树杪雀初定: 树顶的小鸟刚刚安静下来,展现出一种宁静的氛围。
  6. 草根虫已鸣: 草根中的虫子开始鸣叫,象征着生命的活跃与自然的和谐。
  7. 呼童取半臂: 诗人呼唤小童去取半臂衣服,体现了对温暖的渴望和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8. 吾欲傍阶行: 表达了诗人想在台阶旁走动的愿望,显示出他对生活的热爱与享受。

修辞手法:

  • 对比: “气殊浊”与“月尚明”的对比,增强了诗歌的层次感。
  • 拟人: “雀初定”和“虫已鸣”赋予自然以生命,增强了诗歌的生动性。
  • 象征: 微雨象征着季节的更替与生活的细腻情感。

主题思想: 《微雨》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思考,体现了对自然变化的敏感与对人生态度的积极向上。


意象分析:

  • 微雨: 象征着细腻的情感与季节的变迁。
  • 黄昏月: 代表着宁静与思考的时刻,给人以美的享受。
  • 雀与虫: 体现自然生命的和谐与活力,展现了生活的多样性。
  • 半臂: 代表着对温暖的追求与生活的智慧。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晡後气殊浊”意为: A. 黄昏时分的气氛浑浊
    B. 早晨的空气清新
    C. 正午的阳光明媚

  2. 诗人想在台阶旁做什么? A. 乘凉
    B. 散步
    C. 喝茶

  3. 诗中提到的“微雨”主要象征: A. 暴风雨
    B. 季节的变化与情感的细腻
    C. 灾难与困境

答案:

  1. A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杜甫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陆游的《微雨》与杜甫的《春望》都描绘了自然景象及其引发的情感。陆游关注细腻的自然变化,透出对生活的感悟;而杜甫则在春天的景色中寄托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思考。两者在描写手法上虽各有不同,但都表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情感的真挚流露。


参考资料:

  • 《陆游诗词全集》
  • 《宋代诗人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相关查询

鹧鸪天 鹧鸪天 内江留柬适兮 鹧鸪天五首 其四 鹧鸪天 台湾诗人访穗即席赋此 鹧鸪天 冬 鹧鸪天 其二 鹧鸪天 其二 舍南墙根,玫瑰花红艳似芍药,名曰荷兰之星。效竹垞体 鹧鸪天·六十自寿 鹧鸪天二首 其二 鹧鸪天 红雨四章 其一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耳字旁的字 亘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雨字头的字 习久成性 女子国 非字旁的字 抠唆 碧空万里 言字旁的字 忧能伤人 议呈 贯斗双龙 三撇旁的字 包含佼的词语有哪些 戍陀罗 鸢堕腐鼠 宴好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