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与儿辈论李杜韩柳文章偶成》

时间: 2025-05-03 03:12:40

诗句

吏部仪曹体不同,拾遗供奉各家风。

未言看到无同处,看得同时已有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03:12:40

原文展示:

吏部仪曹体不同,拾遗供奉各家风。
未言看到无同处,看得同时已有功。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不同的文学风格和体裁,吏部的仪曹体和拾遗的供奉文各具特色。虽然未曾提到过它们之间的共同点,但实际上,能在同一时间看到这些作品,便已体现出它们的成就。

注释:

  • 吏部:古代官署,负责选拔官吏。
  • 仪曹:吏部的一个机构,专门负责礼仪和文书工作。
  • 拾遗:指古代的文人,负责收集和保存文学作品。
  • 供奉:指向朝廷或上级献上书信、诗文等。
  • 同处:指共同出现或存在的地方。
  • 功:成就、功绩。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宋代著名的诗人和词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国家分裂的动荡时期,主张恢复宋朝的统一,创作了大量的爱国诗篇。陆游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擅长用自然景物抒发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陆游晚年,正值他对文学与历史的反思期。诗中提到的李白、杜甫、韩愈、柳宗元等人,都是他所敬仰的文学巨匠,反映了他对传统文学的尊重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古代文人之间的风格差异,表达了陆游对于不同文学形式的欣赏。通过对比吏部的仪曹体与拾遗的供奉文,诗人揭示了在文学创作中,虽然风格各异,但在同一历史时空中,文人们都在为文化的繁荣贡献着自己的力量。这种对比不仅显示了陆游对古代文人创作的尊重,也反映出他对于传统文化的深厚情感。

全诗包含了对文学成就的追溯与思考,似乎在提醒后人,要认识到不同文风的独特之处。诗中“未言看到无同处”,强调了虽然表面上风格各异,但在文学的本质上,都是表达思想感情的载体,体现了陆游对文学统一性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吏部仪曹体不同:指出吏部和仪曹的文学风格各有不同,反映了创作的多样性。
  • 拾遗供奉各家风:提到拾遗的供奉文风格独特,表现出对不同文流的尊重。
  • 未言看到无同处:虽然没有明确提到共同点,但实际上它们在历史文化背景下是相互关联的。
  • 看得同时已有功:强调在同一时间看到这些文学作品,已经体现了它们的文化成就。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不同的文体,强调各自的独特性。
  • 暗喻:未直接说明的共同点,通过“看得同时”暗示文人的共同追求。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不同文学风格的观察,表达了对古代文人及其作品的敬仰,同时也探讨了文学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吏部:象征官僚体制与文人的政治责任。
  • 拾遗:象征对文学的珍视与传承。
  • 供奉:体现文人的奉献精神与对文化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吏部仪曹体代表什么? A. 诗歌的流派
    B. 官署的文书风格
    C. 音乐的形式

  2. 诗中提到的“拾遗”指的是哪类人? A. 文人
    B. 官员
    C. 商人

  3. 诗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A. 不同文体的独特性
    B. 个人情感的表达
    C.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春望》:表现对国家和人民的忧虑。
  • 李白《将进酒》:体现豪放洒脱的个性。

诗词对比:
陆游与杜甫的作品常常反映出对国家命运的关注,但陆游的语言更为简练,情感更为细腻;而杜甫则更倾向于直接抒发悲愤之情。

参考资料:

  • 《陆游诗集》
  • 《中国古代文学史》
  • 《宋代文学研究》

相关查询

沁园春 盟山 沁园春·题许迈孙石交图卷 沁园春(别陈总帅) 沁园春 沁园春 新月 沁园春 沁园春 其二十三 送吴龙津太守乃旸谷翁还晋陵 沁园春 病痔自嘲 沁园春 甥侄辈读书予家,喜赋一章勉孙 沁园春·长叹,用卿谋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绳结尾的成语 烛察 青字旁的字 二八年华 礼先一饭 长期打算 旁转 一命归阴 糸字旁的字 忠贞不贰 力字旁的字 受寒 包含进的成语 矛字旁的字 边事 入字旁的字 漏卮难满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