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送张守秘丞二首》

时间: 2025-05-02 00:09:20

诗句

逐客门庭断履綦,时迂小队访茅茨。

追随雅有蓬山旧,爱助惭无薤水规。

舆腻岂为名士涴,羊碑长遣后人思。

安知昭代輶轩使,不向民间采此诗。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0:09:20

原文展示

送张守秘丞二首

逐客门庭断履綦,时迂小队访茅茨。 追随雅有蓬山旧,爱助惭无薤水规。 舆腻岂为名士涴,羊碑长遣后人思。 安知昭代輶轩使,不向民间采此诗。

白话文翻译

第一首: 客人被逐出门,留下断裂的履带,偶尔小队伍来访茅草屋。 昔日跟随的雅士,曾有蓬莱的旧交情,今却因无薤水的规矩而感到惭愧。 车马的繁华难道是为了名士而沾染尘埃,羊碑常常让后人思念。 难道知道当年昭代出使的车队,不向民间征集这样的诗篇?

注释

  • 逐客:指被赶走的客人。
  • 门庭断履綦:形容门庭冷落,客人离去时遗留的断裂的鞋带。
  • 茅茨:指茅草屋,象征简陋的居所。
  • 蓬山:传说中的仙山,象征高雅的交往。
  • 薤水:指薤草,古人常用来比喻清香的情谊。
  • 舆腻:车马的污垢,指繁华的尘世生活。
  • 羊碑:古代碑文,常用以追思后人。
  • 昭代:指古代的某个朝代,象征正统的权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天池,宋代著名的诗人、词人和文学家。他的诗风豪放、清逸,擅长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常以自然景物和历史典故为题材。刘克庄的诗作多反映他对时代的思考和对人性的关注。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士人失意之时。诗中反映了作者对友人的惜别之情,以及对士人地位的思索,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理想的渴望。

诗歌鉴赏

《送张守秘丞二首》是刘克庄对友人的送别之作,诗中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和对时局的思考。开头两句描绘了送别的场景与氛围,"逐客门庭断履綦",生动地展现了友人被逐的凄凉与落寞,暗示了当时社会的动荡和人们的无奈。接下来的几句则转向对友人过去交情的追忆,"追随雅有蓬山旧",表现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惭愧与无奈之感,"爱助惭无薤水规"。诗的后半部分通过对名士地位的思考,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的深刻洞察,"舆腻岂为名士涴",不仅是在质疑名士的价值,也是在思索自身的处境与理想。

整体来看,刘克庄通过细腻的情感与深刻的思考,营造出一种优雅而又沉重的氛围,既有对友人的珍视,也有对社会的忧虑,表现了他作为一个士人的理想与现实的冲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逐客门庭断履綦:描绘了被逐客人的孤独与门庭冷落的情景,给人以凄凉的感受。
  • 时迂小队访茅茨:用“时迂”表现出偶尔访客的稀少,反映了当时社交的冷清。
  • 追随雅有蓬山旧:表达了对昔日高雅友谊的怀念,暗示着理想与现实的错位。
  • 爱助惭无薤水规:流露出一种自我反思与惭愧,体现出诗人对人情冷暖的感悟。
  • 舆腻岂为名士涴:质疑名士的荣耀背后是否掺杂了世俗的污垢,反映了对名利的思考。
  • 羊碑长遣后人思:提到后代对先人的怀念,表现出历史与个人情感的交融。
  • 安知昭代輶轩使:对历史人物的反思,质疑理想与现实的关系。

修辞手法

  • 对仗:如“逐客门庭”与“时迂小队”,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如“舆腻”比喻名士的世俗生活,彰显诗人的思考深度。
  • 排比:在情感表达上形成层层递进,使情感愈发浓烈。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送别,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最终形成一种对社会的悲悯与对友谊的珍视。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逐客:象征被排斥与孤独的状态。
  • 蓬山:象征高雅与理想的友谊。
  • 薤水:象征清香的情谊与理想。
  • 舆腻:象征名利的污垢与尘世的繁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逐客门庭”是指什么?

    • A. 欢迎客人
    • B. 被逐的状态
    • C. 热闹的场面
    • D. 诗人的家
  2. “舆腻岂为名士涴”表达了什么?

    • A. 名士的荣耀
    • B. 对名利的质疑
    • C. 对友谊的珍惜
    • D. 对历史的怀念
  3. “爱助惭无薤水规”中,薤水象征着什么?

    • A. 友情的清香
    • B. 生活的苦涩
    • C. 名利的诱惑
    • D. 过去的辉煌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送别》- 王之涣
  •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诗词对比

  • 《送别》与《送张守秘丞二首》都涉及送别主题,但前者更侧重于对友情的直接表达,后者则融入了对社会与人生的深刻思考。两者在情感基调上各有千秋,前者更为坦率,后者则显得更加内敛与哲思。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宋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易台 井陉淮阴侯庙 过镇州 浅酌 野亭会饮 新晴 南楼 晓出西塘 五月二十三日登城楼 山中月夕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瓜字旁的字 黑字旁的字 鬯字旁的字 掉头不顾 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目击耳闻 托胎 水涨船高 鼎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帛结尾的成语 枳实 迩文 瞻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三月不知肉味 面壁而已 刷耻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