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神君歌十首》

时间: 2025-05-02 21:34:46

诗句

咚咚街鼓动,寂寂市声稀。

祭罢社人散,老巫怀肉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34:46

原文展示:

咚咚街鼓动,寂寂市声稀。
祭罢社人散,老巫怀肉归。

白话文翻译:

街上的鼓声响亮,市场却十分冷清。祭祀结束后,社神的信徒们纷纷散去,老巫师怀里抱着祭品回家。

注释:

  • 咚咚:形容鼓声的声音,表示节奏感。
  • 街鼓动:街上鼓声响起,表示热闹的气氛。
  • 寂寂:形容安静,冷清。
  • 市声稀:市场的人声稀少,表示冷清。
  • 祭罢:祭祀结束。
  • 社人:指祭祀社神的人,信徒。
  • 老巫:年长的巫师,负责祭祀活动。
  • 怀肉归:怀里抱着祭品回家。

典故解析:

“社”在古代指的是土地神,祭社是古代农村的重要活动,代表着对土地的崇拜和感恩。社人是参与祭祀的人,老巫作为祭司,承担着与神灵沟通的职责。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梦得,号山谷,南宋时期著名的诗人、词人。他的诗风豪放,常以历史和时事为题材,作品颇具豪情。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宋代,反映了当时农村的祭祀活动,传达了对社神的崇敬与人们日常生活的交错。诗中描绘的场景通过鼓声与冷清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祭祀后的宁静。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单的描绘,展现了祭祀活动后的场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孤寂的氛围。开头的“咚咚街鼓动”生动地刻画了祭祀时热闹的氛围,而“寂寂市声稀”则反映了祭祀结束后,市场的冷清,形成鲜明对比,使人感受到一种从喧嚣到宁静的转变。

“祭罢社人散”描绘了信徒们在祭祀结束后陆续离去的情景,透出一种淡淡的哀愁;而“老巫怀肉归”则点明了祭祀的实质,老巫师带着祭品回家,这不仅是对神灵的敬畏,也是对生活的期盼与珍惜。

整首诗通过描写祭祀活动,传达了对土地与自然的敬畏之情,也反映出人们在祭祀与生活之间的微妙关系,使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力量。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咚咚街鼓动:鼓声响亮,传达出祭祀的热闹氛围。
  2. 寂寂市声稀:市场却显得冷清,形成鲜明对比。
  3. 祭罢社人散:祭祀结束,人们纷纷散去,表现出一种结束后的空虚感。
  4. 老巫怀肉归:老巫师怀抱祭品回家,体现了对神明的尊重和对生活的承载。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街鼓动”和“市声稀”形成强烈对比,增强情感。
  • 拟人:将市场形容为“寂寂”,赋予其人性化的情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祭祀的场景反映了人们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以及在生活与仪式之间的思考,展现了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生活的珍惜。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街鼓:象征着热闹与狂欢的祭祀。
  • 市声:代表日常生活的宁静与冷清。
  • 社人:信徒,象征对神明的敬畏。
  • 老巫:祭祀的执行者,象征传统文化的传承。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咚咚”的意思是: A. 形容雨声
    B. 形容鼓声
    C. 形容风声

  2. 诗中“老巫怀肉归”中的“肉”指的是: A. 食物
    B. 祭品
    C. 动物

  3. 诗中描绘的场景是: A. 热闹的集市
    B. 寂静的祭祀场所
    C. 乡村的日常生活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秋夕》- 杜牧
  • 《静夜思》- 李白

诗词对比:

  • 《秋夕》:同样描绘了宁静的场景,但更侧重于个人的情感体验。
  • 《静夜思》:通过月光引发思乡之情,与《神君歌十首》的祭祀意象形成对比。

参考资料:

  • 《宋诗三百首》
  • 《刘克庄诗词研究》
  • 《中国古代祭祀文化》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贺新郎 忆别 贺新郎 其八 中元再和 贺新郎 贺新郎 天半放歌 贺新郎 自金陵陆行至丹阳,马上口占用前韵 贺新郎五十八首 其十九 贺新郎二十首 其十九 贺新郎·路入蓝桥境 贺新郎·继孟偕法安自台北来大陆度蜜月,继孟花甲丧偶,法安长斋礼佛,盛年未嫁,今年始缔连枝。因赋贺 贺新郎 半幅云林之屋纪事,同诸词人限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制狱 采字旁的字 包含庐的成语 洋然 冰品 秦琼卖马 魅力四射 弋字旁的字 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齲字旁的字 无服之殇 齐量等观 科任 有头没脑 辛字旁的字 山阳笛声 示字旁的字 砌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