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题画九首》

时间: 2025-05-02 15:08:32

诗句

万木号风疑虎吼,乱泉惊雨挟龙飞。

世疑龙虎茌驯扰,却许山人擅指挥。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5:08:32

原文展示:

万木号风疑虎吼,乱泉惊雨挟龙飞。世疑龙虎茌驯扰,却许山人擅指挥。

白话文翻译:

万树在风中呜咽,仿佛是老虎在咆哮;乱流的泉水在雨中翻涌,像是龙在飞舞。世人怀疑龙虎的威严是否被驯服,却让山林中的人掌握了指挥的权力。

注释:

  • 万木:指成片的树林。
  • 号风:形容树林在风中发出声音,像是在哀号。
  • 虎吼:比喻声势浩大的声音。
  • 乱泉:指激流的泉水。
  • 挟龙飞:比喻泉水的奔涌像龙在飞腾。
  • 龙虎:常用来象征威猛的力量。
  • 茌驯扰:指是否被驯服和干扰。
  • 山人:指隐居于山林的人,通常是指高人或隐士。
  • 擅指挥:指能够掌控局面或形势。

典故解析:

“龙虎”常用来象征力量与威严,出现在多种古典文献中,尤其是道教和武侠文化中,象征着天地间的强大力量。诗中通过对比世人对这种力量的怀疑与山人的掌控,暗示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反映了作者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唐寅(1470-1523),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明代著名画家、诗人和书法家,以才情和艺术造诣闻名。他的作品常融入自然景物与人生哲理,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唐寅晚年,正值明代动荡时期,社会变革使得人们对自然与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唐寅借此诗表达了对自然力量的敬畏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自然描写和对比手法,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开篇的“万木号风疑虎吼”通过拟人的手法,使树林在风中发出声音,仿佛是动物在咆哮,营造出一种动态的自然景象。而“乱泉惊雨挟龙飞”则进一步增强了这种气势,泉水如龙,飞腾而起,表现了自然的力量和壮丽。接下来的“世疑龙虎茌驯扰”,则引发了人对自然力量的再思考,世人是否真的能驯服这些力量?最后一句“却许山人擅指挥”,则展现了隐士的智慧与能力,让我们感受到在自然面前,真正的掌控者是那些懂得自然规律的人。整首诗呈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和对隐士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哲学的独特见解。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万木号风疑虎吼:树林在风中发出的声音,像老虎的咆哮,暗示自然的力量。
    • 乱泉惊雨挟龙飞:泉水在雨中翻涌,宛如飞龙,进一步强调自然的动感与威严。
    • 世疑龙虎茌驯扰:世人对自然力量的质疑,是否真的能够驯服。
    • 却许山人擅指挥:山中隐士却能控制局面,象征智慧与对自然的理解。
  • 修辞手法

    • 拟人:将自然现象赋予人的情感,比如“万木号风”。
    • 比喻:将泉水比作龙,增强了意象的生动性。
    • 对仗:如“万木号风”与“乱泉惊雨”,形成对称美。
  •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对自然力量的敬畏与对隐士智慧的推崇。

意象分析:

  • :象征生命与自然的生生不息。
  • :象征力量与威严。
  • :象征神秘与超凡的力量。
  • 山人:象征智慧与隐士的生活哲学。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木号风疑虎吼”中“虎吼”指的是什么?

    • A. 老虎的叫声
    • B. 自然的声音
    • C. 人的呼喊
    • D. 风的声音
  2. 诗人对自然的态度是:

    • A. 无所谓
    • B. 敬畏与理解
    • C. 恐惧
    • D. 轻视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庐山谣》
  • 王维《山居秋暝》

诗词对比

  • 唐寅与王维在自然描写上的相似性,王维的诗更强调静谧与和谐,而唐寅则表现出一种动态与力量感。两者都体现了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但风格迥异。王维的《山居秋暝》给人以宁静的感觉,而唐寅的这首诗则充满了激荡与力量。

参考资料:

  1. 《唐寅诗文集》
  2.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3. 《明代文学概论》

相关查询

菩萨蛮·金风簌簌惊黄叶 菩萨蛮 幽怨 菩萨蛮 其三 菩萨蛮 题黄子久溪山雨意图 菩萨蛮 其五 回文诗拟王文甫体 菩萨蛮 其二 菩萨蛮 夏寒 菩萨蛮·海棠乱发皆临水 菩萨蛮 补录读温庭筠照花前后镜句 菩萨蛮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隘薄 万不得已 包含萋的词语有哪些 俗易风移 上下无常 又字旁的字 土鸡瓦犬 杏梅 刻舷 拍戏 哀感顽艳 癶字旁的字 注记 夕字旁的字 米字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