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04: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04:32
次韵彦远相州道中二首
作者:晁补之
朝入一几纵,暮入一几横。
黄卷值昔人,欢与相逢迎。
孙子谢口语,阮生劳目睛。
登亦岂必喑,籍犹未能盲。
学非经世具,所贵自知明。
仁义有不然,失时悲战泓。
一生屐几量,况欲俟河清。
动与道弥远,静于理逾精。
君能问舍往,吾亦卖刀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早晨进入一条平坦的道路,晚上又走进了一条曲折的巷子。读书的黄卷价值连城,和昔日的人相逢,心中欢喜。孙子虽然口才了得,但阮籍却因劳累而眼睛疲惫。登高并不一定要沉默,籍贯也不见得就能失明。学问并非都是世俗的工具,重要的是自知自明。仁义并非无可非议,失去时机只能悲叹战斗的苦痛。人生的鞋子穿过多少,何必再期待黄河水清。动与道愈加遥远,静则理愈加精深。你若能问我去向,我也愿意卖刀营生。
作者介绍
晁补之,字允和,号怀玉,宋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文见长,作品风格清新,常关注社会现实与人生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作者游历相州途中,心中感慨万千,反映了他对人生与道理的深刻思考。诗中提及的历史人物与典故,显示了作者对古代文化的深厚造诣。
《次韵彦远相州道中二首》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作,展示了晁补之对人生道路的感悟和对知识价值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行路的描绘,隐喻人生的起伏与不确定性,体现出一种豁达而沉静的生活态度。诗人在晨昏交替之际,逐渐意识到人生的曲折与纷扰,进而引出对古人智慧的赞美,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关心。
同时,诗中提到的“仁义”与“战泓”,显示出作者对时局的深思,暗示在动荡的时代中,个人的理想与道德观念的重要性。晁补之不单是在描绘行路的艰辛,更在于唤醒读者对于自我认知和道德责任的思考,体现出他作为文人的社会责任感。
整首诗用词精炼,意象丰富,通过对比与象征,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哲学思考与人生观,使得作品在简约中蕴含深意,值得细细品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对比、隐喻和象征等修辞手法,通过晨昏的变化和古今人物的对比,展示了人生的复杂性与哲理的深邃。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强调知识的价值与个人的道德责任,以及在动荡时代中寻找内心平静的重要性。
意象词汇
这些意象在诗中交织,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与象征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黄卷”象征什么?
A. 书籍
B. 钱财
C. 友谊
“一生屐几量”意指什么?
A. 穿鞋的数量
B. 人生的经历
C. 旅行的次数
诗人认为学问应该重视哪一点?
A. 经世具
B. 自知明
C. 传承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对比分析,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抒发情感与哲理时的独特风格与主题侧重。
如需深入了解,可以参考以上书目及相关文献以扩展对古诗词的理解与欣赏。